O2O則可以發揮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分析的優勢,最大程度地賺取利潤。收入=價格*數量。在供過于求的時候,可以降價來爭取數量;在供不應求的時候,提高價格。動態的調節價格,實現收入的最大化。
O2O項目是否有創業和投資價值?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考:
1、分析每一單的成本結構以及邊際貢獻率,邊際貢獻率越高越好
邊際貢獻率=(收入—變動成本)/ 收入
例如,使用滴滴打車,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滴滴的收入是每一單“提成”收入,變動成本可以認為是稅金,這個邊際貢獻率很高。而神州專車,收入是每一單的收入,變動成本包括每次服務的汽油費、汽車的磨損、司機的工資。也許每一單神州的邊際貢獻高,但是邊際貢獻“率”不高。
邊際貢獻率不高會使得企業經營風險增加,因為企業需要耗費大量的管理成本去管理這些“變動成本”。而且這些成本稍微增加一下:例如汽油漲價,司機要求加工資,邊際貢獻就很容被侵蝕掉。邊際成本率越高,盈利性的風險就越小,越好。
2、邊際成本隨業務量增長明顯遞減(也就是規模效應明顯)才有投資價值
再拿滴滴為例,經過前期用戶習慣的培養和品牌的推廣,滴滴目前最大日常運營成本是系統的建設以及維護。這類型的成本有明顯的規模效應,因為1億用戶和2億用戶,用戶量翻一番,但是系統建設和維護的成本很可能只增加20%,因此邊際成本隨業務量越來越低,只要有這個明顯的趨勢就好辦,規模是資本最擅長解決的問題。
3、能夠明顯發揮移動互聯網的基本優勢:信息對接效率大大提高
移動互聯網最基本的優勢就是更加有效率的對接供需雙方。比起傳統的方式:黃頁、紙媒,PC互聯網時代大大的提高了供需對接效率,而移動互聯網因為多了移動的屬性和功能,更進一步提高了這個效率,而且豐富了應用的場景。
移動互聯網不僅僅通過提高對接效率,讓存量的需求更加快速得到滿足,而且還能盤活閑置的產能,創造增量的需求。拼車、順風車就是很好例子,這些產能在沒有O2O的情況都是閑置的,浪費掉的。
如果盤活了,價格根本不是問題。再便宜價格,都能夠創造價值,對于提供服務的車主來說,哪怕5折出租車價格都覺得值得坐,因為閑著也是閑著。
4、能發揮大數據的高級優勢:讓好服務賣好價格,賺取超額利潤
再以網約車為案例,傳統的出租車,價格一刀切,調整不了。在客人稀少的時段和區域,肯定有一些司機寧愿賺少點吸引多一點客人,也不希望空著車跑。而在人流密集,難打車的時段,司機又很稀少,因為價格恒定,他們就挑選長途客人。
O2O則可以發揮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分析的優勢,最大程度地賺取利潤。收入=價格*數量。在供過于求的時候,可以降價來爭取數量;在供不應求的時候,提高價格。動態的調節價格,實現收入的最大化。
下雨天、演出結束,我都供不應求了,我還補貼你?傻啊?我不但不補貼你,我還要多賺你,這才是“商業的本質”。比起傳統的模式,這才是O2O的高端優勢。
5、少來“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故事
騰訊這種“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成功案例鳳毛麟角,悲劇的是不少創業導師、創業者樹為典型!
試問,現在互聯網創業,還有哪一些領域的使用頻率可以與“社交和溝通”相比,做到月活達五六億這樣的巨大基數(也許移動支付有機會),哪怕“豬”的比例少,也是很可觀的數量。
又試問,互聯網上除了色情、賭博,哪一個領域有游戲行業這樣有大R(大額付費用戶)小R(小額付費用戶),變現如此直接和暴力?要找到一個能用這種邏輯賺錢的領域,難。
尤其是O2O項目的創業往往在細分領域。用這套邏輯,不死才怪。用戶安裝你的APP下單就是為了洗車的,但非得洗車不賺錢,要靠賣汽車用品賺錢,想得太簡單了吧,非得讓用戶違背他的初衷不可么?轉化率高的產品你放過賺錢機會,偏要靠轉化率低的產品賺錢,難道非得要舍本逐末,追求難度系數高的動作不可么?O2O創業,主業一定要能賺錢,而且是直接暴力的賺大錢,順便發現那些“豬”。
過去兩年O2O創業和投資,很瘋狂也很盲目,不少是“偽需求”。而O2O對傳統領域滲透和改造仍會繼續。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