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包括兩類,一類叫交易市場型,另一類叫企業服務型,我認為都很有機會。
我一直相信人口結構決定了很多業務模式的成熟。當80后甚至85后在企業還沒有掌權的時候,B2B的春天不會到來。因為企業的副總甚至總裁可能都是50后60后,他們對用互聯網做B2B,本身是排斥的。以前在阿里巴巴做B2B,我們見客戶要先花特別長的時間介紹電子商務和互聯網,而不是先介紹阿里巴巴。
目前來看,條件已經慢慢成熟。首先,80后已經36歲,85后也都三十而立,基本上成為一個公司中層以上的干部,他們有一定的決策權,對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使用習慣、信任度和接受度比5年或者10年前高了很多。
其次,中國已基本告別了快速做增量經濟的時代。以前B類企業更多的只要有增長就行,并不需要提高太多的效率。而提升效率現在變成很多企業挖利潤、挖增長的主要來源了。互聯網和B2B的結合,不見得會帶來太多的增量,主要提升的是效率。可能更殘酷一點,就是供給側改革的核心,還是要圍繞去庫存,甚至去產能。當有一個更高效的平臺誕生時,對落后產能的淘汰非常高效——你要跨地區,跨時空,你的交易的效率、服務的價格更透明。這些對優勢的B類企業,肯定是有利的,但對弱勢的B類企業卻恰恰相反。
所以,我們認為B2B的春天快來了。相比于鋼材等工業制品,農產品在B2B電商領域更容易成功。我們把農產品B2B暫時歸為交易型。它有三個特別重要的特點。
第一,產銷分離,這是農產品更易成功的前提。其實鋼材在很多地方,產地和銷地是結合在一起的。比如上海有寶鋼集團,是中國鋼材的重要產地,但上海也是鋼材重要的消費地。農產品則是全部分離,很少有一個農產品的產地和銷地連在一起。糖的產地在中國西南,但消費地一定是沿海。
第二,農產品“年產季銷”,一年只產一兩次,賣的時候得每個季度、每個月慢慢地賣,形成時間錯位。鋼材和塑料這種類似工業品,時間錯配的可能性不大,鋼廠理論上可以1年365天源源不斷地生產。
第三,農產品“大小錯配”,通常賣方和買方的體量不太對等。比如鋼材還能找到寶鋼和江南造船廠,農產品很難找到同等體量的賣方與買方。
在這三個都“錯配”的行業里,電子商務一定會走在前面。當然,農產品B2B也有兩個致命的缺點。
一是標準化程度差,不像鋼材與塑料,都有容易識別的標志,農產品在規格和質量上都難以完全統一。
二是保存和運輸比工業品要復雜。鋼基本上不會壞,但糖會變質,繭和絲也會發霉變質。
為什么很多做農產品電商不成功?就是因為只看到了前面的一些錯配的可能性,卻沒有對哪種農產品在電商交易時的保存性、運輸性以及標準化程度進行判斷。我們比較幸運地從糖切入,糖是非常標準的,有國家一級和二級的白沙糖。而且糖的保質期相對較長,好運輸。這些是相對的,我們也做過蘋果和大蒜,都沒有太大成功。
另外,B類企業的信息交流和C類用戶非常不一樣。有兩個明顯的區別是:B類客戶的使用者、決策者和買單者是分離的,而在淘寶購物,你既是用戶,又是買單的人,比較容易實現信息對稱。
這也是為什么大量2B類的電子商務平臺要用地推?就是你很難用(純)互聯網(手段)去實現,因為只有地推才能把一個企業中的關鍵崗位都拿上來。B類企業在采購行為上與C類用戶也不一樣:每個B類企業的采購數量不一樣;B類企業不會像C類用戶一樣,一口價,現款現貨;B類企業的物流半徑不同,C類用戶一個包裹,四通一達走天下。
(本文轉自億歐網,作者衛哲,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微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文章編輯:微網網絡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微商城,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