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創業黑馬創始人牛文文在一次公開活動上將創業分成了“天派”和“地派”這兩大流派。在牛文文看來,創業的大風口,不是靠投資人把你吹上天,創業最終會回到本質,當情懷退去,當風華的資金支持退去,創業者能不能活下來是本質的東西。
資本在經過了前兩年的瘋狂之后,雖然依舊在內容創業這個層面上依舊躍躍欲試,但正在逐漸迎來理性。2016年,縱觀整個制造業企業,靠互聯網模式起飛的廠商都正在面臨夯實基礎的問題,而傳統企業在汲取互聯網模式創新的優勢之后,正在逐漸扎穩腳跟,迎來新一輪的爆發。華為這樣的手機企業,雅迪這樣的電動車企業均是如此。
制造業企業作為重渠道、重技術、深積累的企業更是如此。傳統制造業企業紛紛打響反擊戰不是偶然因素。這背后存在商業邏輯的必然性。
細數天派、地派創業的路徑
有關“天派”和“地派”的說法,牛文文展開了非常詳細的表述。對于“天派”創業者而言,融資是第一競爭力,快速擴張,五年一輪回。用融資獲取用戶,但不去考慮盈利的事情,在虧損狀態下做大市場,或者做大規模,然后登陸資本市場上市,慢慢把虛做實。這類創業者高舉高打,借勢起飛,短時間內成為了風口上的豬。
筆者在《從“天派”和“地派”思維談創業者和創富者》一文中就曾談到過,天派邏輯在前兩年的創業環境中勢如破竹,無往而不利,滴滴、餓了么、小米等企業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是必須注意的是,崇尚天派邏輯的企業,其生存和發展環境講究天時、地利和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良好的資本環境、強大的創業團隊以及得天獨厚的市場競爭都是天派創業者迅速崛起的必備因素。靠著風口,天派創業者迅速起飛并且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這種商業邏輯也成就了互聯網思維。
前些年,互聯網思維的觀點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有志青年投身互聯網,業內甚至流傳著互聯網企業要顛覆洗劫傳統行業的恐慌。這種恐慌帶來的影響不言而喻。
但在今天的大環境中,按照互聯網思維的方式來創業并成功的做到了獨角獸的人,是急需要完成落地的。互聯網企業的運營模式的確很強大,但是也要考慮到其及持續性。在初期善于抓住消費者敏感神經之后,如果未能穩固自己的企業基礎,將面臨很大的風險。
這就好比一個人在爬高,你爬到快到頂的時候,你發現那個梯子沒有了,最上面的那幾節臺階被撤掉了。所謂梯子沒有了、臺階被撤掉了,其實也就是技術、渠道等真正的基礎不牢,而盈利能力不足以支撐自己的聲量,這種企業其實是最痛苦的企業。
傳統企業紛紛打響反擊戰?
靠資本高舉高打畢竟只是一時的戰略,企業終究還是要回歸經營和盈利的本質。在今天資本市場遇冷的情況下,過去的天派邏輯的競爭還是會回到地派的邏輯上來。商業競爭還是會回歸到技術、市場、渠道、資本等一系列因素的本源之上。在傳統行業中已經積累了財富、技術和經驗的企業,本身就具備較強的實業基礎,在經過和天派創業者的學習,獲得了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工具,在天派創業者面臨落地困難時,反而會如魚得水。
傳統企業其實就是典型的地派企業,它們過去本身就有著深厚的渠道積累、技術積淀,在運營層面上也有著扎實的基礎,雖然在一定歷史時期內,可能由于體量過大,在面對互聯網模式的沖擊時,有一定的陣痛,但在面臨資本遇冷、對手乏力的情況下,可以迅速打響自己的反擊戰。
你去看今天手機市場的華為就會發現這樣的規律。在互聯網手機大潮來臨之時,雖然開始有些被動,但是在立穩腳跟之后,可以迅速緩過勁來和對手打持久戰。和華為逆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雅迪。而在今年,作為傳統企業的雅迪電動車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作為國內電動車行業的標桿企業,雅迪直接拿下了電動車行業第一股的地位。雅迪成為電動車行業又一個反擊互聯網模式企業的典型案例。
作為成立于1997年的雅迪,用接近20年的時間見證了中國電動車行業的變革。作為中國制造成功轉型的代表,雅迪從設計、制造、銷售、售后,擁有一套完整的生產體系,國內網絡覆蓋接近全部行政區域,由中國超過1,700名分銷商組成,國際銷售已覆蓋66個國家。2015年,其電動兩輪車的收入在國內市場份額為10.5%,淨利潤佔整體市場的份額為24.0%,雙雙排名行業第一。
2015年,在牽手專門開發和制造尖端電動兩輪車的美國公司Lightning Motors之后,雅迪在邁向高端的品牌戰略上接連發力,外觀更時尚、動力續航更強、設計感更足的雅迪電動車正在被都市年輕白領所接受,消費者認可同時也獲得了國際資本市場的肯定。電動車行業的開始變的涇渭分明。
地派企業逆襲背后的商業邏輯
從華為和雅迪的背后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地派思維的傳統企業,它們紛紛逆襲的背后有著非常完整且嚴密的商業邏輯。這種商業邏輯的背后其本質和原理都是一樣的。
1、用戶體驗
雖然互聯網模式的企業一直把用戶體驗放在首位,但傳統企業其實在用戶體驗這個層面上同樣有著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傳統企業正是因為有著多年的經驗,其思考某種意義上看,有時會更為深刻。無論是華為還是雅迪,他們都是始終把用戶體驗放在首位,扎扎實實地做產品,這種笨鳥精神真正值得鼓勵。
2、技術積累
傳統企業,尤其是傳統制造業企業,它們在技術上地積累始終是不能忽視的。制造業企業在技術和供應鏈層面上一直都有著自己的長期的積淀。華為以通信技術見長,筆者在華為總部曾見到一面墻上全都是對華為專利技術的展示。華為人在談到自家專利技術時如數家珍。雅迪則是以動力系統、外觀設計為傲,其專利技術在同行之中無出其右。在全面智能化之后,更是如虎添翼。技術層面的優勢再反映到產品品質之上,自然能夠與對手之間拉開差距。
3、渠道建設
如果你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傳統制造業企業的渠道優勢在互聯網思維紅利逐漸被吃透的情況下。渠道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手機行業的vivo、OPPO這種重渠道建設的手機廠商同樣也是迎來了一個較好的發展時機。因為渠道不僅僅只是承擔銷售的任務,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承擔起了品牌塑造、售后服務的功能,注重渠道的地派廠商,也正是能夠調動起線下渠道的資源,才能實現通吃。
用戶體驗、技術積累、渠道建設是傳統制造企業反擊互聯網模式的基本底功,翻看每一家企業的成功經驗幾乎均是如此。列夫托爾斯泰在自己的《安娜卡列尼那》中曾經寫下這樣一段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換用在商業領域或許同樣可以通用:失敗的企業各有各的不幸,而成功的企業其商業邏輯都有著相似之處。
(本文轉自市場部網,作者品途商業評論 深幾度,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微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文章編輯:微網網絡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微商城,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