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手機支付市場格局將會掀開新的一頁。
近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和社科院金融所發布的《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6)》(下稱《報告》)作出預測:移動支付、行業應用和農村支付將是銀行卡市場重點競爭領域。《報告》稱,第三方支付產業的協同,賬戶同一化是目前第三方支付發展呈現的兩大趨勢。
國內手機支付市場格局形成
以移動支付為首的支付創新是否徹底改變了全球支付市場的結構?
新的移動支付供應商不斷進入該市場,原有的由幾家主要機構(如Paypal、MasterPass、支付寶等)分割市場的局面已經被打破,新的贏家也不斷出現,市場結構不斷轉換。
據Capgemini和RBS發布的《全球支付報告(2015)》大致統計,信用卡支付方式在全球支付總額中仍然位居首位,其次是新興的電子錢包,市場份額排名第三的是借記卡。
隨著支付體系內部競爭和結構變化,《報告》預測,傳統銀行卡支付(借記卡和信用卡)或會借助近場支付等新型技術,穩定其市場份額,從而在未來5-10年占據全球支付市場的重要地位。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對于中國來說,不同于目前一些非金融支付機構主推的二維碼支付,這種基于NFC、HCE和Token技術的支付方式安全且更加便捷。安全便捷的支付體驗、龐大的蘋果手機用戶群、不斷完善的非接受理環境將會大大加快NFC手機支付的推廣速度。這種支付模式的快速擴張又會吸引更多國內手機廠商支持NFC,長期影響NFC手機支付發展的終端瓶頸將得到有效解決。
《報告》稱, 國內手機支付市場格局將會掀開新的一頁。包括支付、客戶和庫存管理等在內的綜合解決方案,將是支付市場主體拓展行業應用的有利武器。
農村支付市場的發展潛力會進一步顯現。2015年政府連續出臺多項政策措施來支持農村地區發展,尤其是農村電子商務和普惠金融的發展,如2015年11月《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等。
一方面,大型電商紛紛下鄉,農村電商的發展離不開電子支付,包括農產品的收購、消費品的下鄉。另一方面,農村地區的發展需要得到普惠金融的支持,而普惠金融在農村地區面臨的難點之一是低收入人群沒有信用積累,在農村支付發展中積累的支付數據為這類人群的信用評分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第三方支付賬戶同一化成趨勢
我國第三方支付產業發展時間相對較短,產業鏈各參與主體由于資源稟賦、利益訴求、發展思路等方面的差異,往往希望能夠憑借自身優勢來主導產業發展,尚未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的發展模式。然而,參與主體的各自為戰和多頭競爭,往往造成了資源的消耗和浪費,無法實現規模化經濟化發展。
楊濤介紹,隨著產業的成熟,這種各自為戰的局面將被打破,第三方支付發展呈現兩大趨勢:一是主體協同化;二是賬戶同一化。
《報告》顯示,形成協同發展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依托銀聯的支付清算系統,銀行發揮在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方面的經驗,為第三方支付業務提供安全保障;移動運營商為第三方支付提供更快速、更安全的信息通道;在產業鏈各方的通力協作下,第三方支付機構憑借其廣泛的數據資源和快速的市場反應優勢,可以為更廣泛的客戶提供支付服務。
“各參與主體可以在信息、商戶和消費者方面資源共享,在安全保障、數據挖掘、新領域拓展等方面深化合作,最終實現第三方支付產業的協同共贏發展。”楊濤說。
目前,各種第三方支付機構、金融機構、運營商、互聯網平臺上的賬戶種類繁多,用戶名和密碼的記憶給消費者的支付活動帶來很多不便,降低了支付體系的運行效率。
“事實上,賬戶的本質就是單一個人的身份識別,只是不同載體下的賬戶對應著個人不同的屬性,如身份證對應著個人的社會屬性,金融機構賬戶對應著個人的金融屬性,運營商賬戶對應著個人的通訊屬性,網站賬戶對應著個人的虛擬屬性,但這些賬戶的不同屬性最終都指向同一個體。”楊濤解釋,隨著第三方支付產業的發展、各參與行業壁壘的消除、參與主體之間協同共贏局面的形成,第三方支付和其他各類型賬戶將呈現簡單化、同一化的趨勢。
楊濤稱,這種趨勢可能會先出現在單一機構內部,進而發展到一個行業內賬戶的同一,逐漸擴散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最終有可能實現單一個人的賬戶唯一化。
(本文轉自第一財經日報力,作李德尚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微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文章編輯:微網網絡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微商城,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