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電商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躍進,伴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各項功能設施的完善,終于成為當下不可忽視的一股強勁力量。且不論阿里萬達的對賭結局如何,也不問小米格力的比較孰強孰弱,可以看見的現實是,O2O也好、全渠道也罷,所有熱詞效應背后的作用是企業對于資源、渠道、供應鏈等等各方面的籠絡和協同正在開始釋放潛能,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商業面前,過往競對之間的握手言和、把酒言歡已經見了太多,然后呢?
新型電商路徑正在逼近舞臺的中心,傳統電商依靠人口紅利的時代已經過去,增長疲態漸顯,消費者需求愈發多樣和苛刻,不是消費者“變壞了”,而是消費升級的必然趨勢使得平臺必須要改變了。
O2O都被說爛了,你知道Offline有多重要嗎?
2013年開始、2014年全年,O2O成了一個火爆國內外創業圈的“網紅詞”。幾乎所有的企業都說自己是O2O企業,但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他們所謂的“O2O”無非是線上下單,線下體驗的初級交易形態,究其本質,并沒有完全解決行業痛點,體驗更是談不上,離消費升級的愿景相差甚遠。
那兩年的創業者有一個共同點,即傾向于搭建輕平臺,做流量生意,而早期的流量積累無非是燒錢、補貼,極不環保,更主要的是用戶的忠誠度較低,培養壓力陡增。
2015年3月,李總理提出的互聯網+是O2O熱詞風潮的分水嶺,從那時開始O2O不是企業的必備標簽,早期的O2O創業者有的已經不堪重負離開商業舞臺,也有一些被迫轉型、被收購,資本市場開始趨于冷靜,資本寒冬搞的創業者人心惶惶,強者恒強的效應初顯。
而億歐網從成立之初就呼吁創業者要同時重視線上線下的雙重能力搭建,億歐網創始人兼主編黃淵普曾說:沒有線下能力的O2O公司將無法生存。由此可見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對線下的理解,對線下資源的掌控,以及線下運營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傳統零售行業轉型的幾種模式
1、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Online to Offline企業。這類企業的明顯特點是,線上起家,無論是淘寶的C2C模式,還是天貓、京東的B2C模式,其優勢在于渠道流量巨大,品牌傳知度高。在互聯網+零售的行業變革下,面臨渠道下沉難、四五線城市用戶的教育成本高等痛點。
2、以蘇寧、國美為代表的Offline to Online企業。這類的企業的特點是線下起家,初期在全國一二線城市的人流密集區開設實體店,積累了豐富的線下渠道管理能力、供應鏈整合能力和運營經驗。不足之處在于,電子商務的沖擊,以極低成本迅速瓜分即有市場份額,議價權降低,在線下轉線上的過程中遇到管理和人才困境。
3、以品勝、樂友孕嬰童為代表的Online&Offline企業。這類企業的特點是從成立之初即搭建了線上線下兩條渠道,線上通過自營商城,入駐的形式廣撒網,覆蓋全部主流電商平臺;線下在全國遍地開店,主張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思路。不足之處是因為開店落地需要大量的成本和時間,因此增長速度和知名度遠不及上述平臺,但在自己的單品類領域仍屬佼佼者。
上述幾種模式并不代表全部,但是最典型。而截止到目前來看又說不清熟好熟劣,只能說在當下,經過O2O或者互聯網+的幾輪洗禮后,各自為營,各霸一方,但轉型副作用不可說沒有。
巨頭們都在渠道下沉,本地化會成為大勢所趨?
近期我們再看電商巨頭的新年戰略時,“渠道下沉”、“農村電商”似乎已經成為共識。去年各種刷墻段子屢見各種社交圈,其明顯意圖就是盡快布局線下渠道,開展多渠道、多城市、多場景的電商覆蓋。在互聯網+零售更加注重體驗,消費升級更加注重品質的當下,巨頭們的渠道下沉不免顯得有些倉促。
相信巨頭在施行渠道下沉的過程中肯定不只以品牌展示作為初衷和首要目標。在億歐網看來,渠道下沉的作用可以有以下幾方面:
1、早期的電商發展更多的是釋放互聯網經濟增量,而今的電商轉型則是盤活和變革存量;
2、商品落地、服務落地、體驗增強;
3、農產品進城,打造中華特色;
單看第一點,這是互聯網紅利在發展了十幾年后的必然走向,當互聯網和智能設備普及開始下沉,盤活和變革存量是巨頭們渠道下沉的最強驅動力。
而二、三兩點則可以理解為是創新生產力,創新生產力的官方定位叫做供給側改革。
商品和服務的落地可以理解為提升本地化的運營能力,而目前具備全套能力的平臺并不多。
那么本地化運營需要具備什么?
據了解,包括蘇寧易購直營店、京東幫服務站等電商渠道下沉的舉措在實施過程中并不是完全順利,這不順利的過程不代表模式不對,而是普及和接受的確有門檻。在億歐網看來,本地化運營有兩個前提,1是有足夠的用戶需求足以支撐商品進入;2有足夠的潛力能夠支撐想象空間。
此前3C智能本地化O2O平臺千機團CEO王澤旭在一次對外演講中曾提出:電商平臺本地化是王道,而本地化運營也正好符合移動電商的發展趨勢。
這種本地化運營的標準首先要求電商平臺渠道間的相互打通。以往商品思維更重的經營模式不再適合當下的發展態勢,配套定制、個性化和高體驗服務的新型電商平臺正在崛起,甚至有彎道超車之勢。
達成如上結果的平臺需要具備的因素包含:
1、信息流,保證信息的有效、對稱。當用戶在某一地區進行搜索、下單,系統能快速識別距離消費者最近的門店信息,并能準確釋放商品的庫存數量;
2、物流,物流配送是“服務+”的一種。用戶在線購買商品,平臺能快速配送訂單并提供上門安裝,這是平臺價值的一項重要體現;
3、資金流,不多贅述。
4、供應鏈。對于大對數的平臺來說,其本身并不掌握上游生產資源,因此在渠道下沉的過程中,極有可能被品牌商搶先入駐。
品牌間的強強聯合,1+1能不能大于2?
上述的三流一鏈不一定是每一個平臺單獨擁有的能力,從近兩年的行業演化來看,平臺間的強強聯合已經越來越多,在筆者看來,這正是商業進化過程中的明智之舉,當然最后錨定的是消費者,服務的是同一撥人。
騰百萬合作激起千層浪,萬達要做會員體系有機會
2014年8月29日,騰百萬攜手成立萬達電商的事兒至今仍被津津樂道。他們之間精彩的地方在于三方攜手將真正開始試水零售O2O,盡管萬達電商目前的表現乏善可陳,但萬達廣場本身足夠的進店流量,以及騰訊百度不可撼動的流量能力、數據能力等將成為三者合作的更主要的關注點。想上來的是萬達,想下去的是百度和騰訊,各取所需。
阿里和蘇寧換股,獅子和貓在一起了,狗怕不怕?
去年8月,阿里和蘇寧的換股合作驚了世人,億歐網當時撰文解讀這是解決阿里下不來,蘇寧上不去的美好組合。據了解,雙方目前在合作推進上有條不紊,蘇寧在天貓上開設專區,天貓在蘇寧門店設立專營,再配合雙方線上線下各自擅長的渠道、資源、物流、管理能力等,某東不知作何感想?
品勝戰略投資千機團,一出生就有22萬個終端,富二代中的戰斗機
定位為3C智能本地化電商平臺的千機團,專注批發手機、配件、智能硬件等,力求打造針對品牌商、經銷商、零售商的3C智能O2O貿易平臺。據悉千機團至今上線近5個月,已獲得品勝電子的戰略投資。而背靠品勝的千機團從一上線,即整合了1000多個城市的6000家千機團加盟服務店、覆蓋22萬多個實體銷售終端。這在同行當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也給同類品牌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整觀上述幾種情況,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即雙方間整合彼此的資源,為向上和向下做出充分的準備。這其中的重點在于,1是有阿里、騰訊、百度等的品牌優勢,流量巨大可以直接形成導流;2是有萬達、蘇寧、千機團等的線下渠道優勢,占據1-5線的門店可以成為物流倉儲、發貨體驗的重要落腳點;3是配合物流、售后服務等夯實用戶服務,加深品牌認同感。
最后說,未來的零售生態必將重用線下,圍繞移動互聯網、本地化運營、場景服務的新型零售模式將大有作為。只是我們會看到的是傳統巨頭的老態龍鐘還是老當益壯,抑或是像千機團這樣的新平臺的絕地而起還是曇花一現,目前都還不好說。只能說,最后的成與不成,決定因素還有很多,億歐網所希望做的是發現創業創新,驅動創業創新。
(本文轉自億歐網,作者費穎,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微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文章編輯:微網網絡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微商城,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