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行業過度沉迷網絡造節,已是透支公眾消費能力的一種表象。而馬云終將創造“雙十一”概念的逍遙子扶上CEO的位置,又反映出營銷的“黑貓白貓”本質。
貼著“雙十一”的勢能,有著“淘寶商城敗績”的天貓拔地而起,構建形成一個龐大而又集中的現金入口,平臺戰役效果斐然。而它的競爭對手,亦不愿跟著“雙十一”行動,都在試圖樹立新的節日品牌。
京東的店慶日(6•18)、唯品會的撒嬌節(8•14)、蘇寧易購的周年慶(8•18),均是沖著分羹而來,在各家的宣傳語系里,也無不脫離大勝色彩。
在幾年前,美國的資本市場和媒體其實還不太理解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國電商的狂熱疾奔,生長于成熟零售業的國家,也確實很難對一個經歷過資源短缺歷史的經濟市場感同身受。就像中國網民接受不了美國電商平臺動輒一個星期才發貨的龜速一樣,美國人同樣無法想象,中國人可以在一年參與多場“黑色星期五”式的搶購,并且還是以某種節日的名義——節日難道不是應該去度假的么?
就在這種不理解之間,中國電商一躍超過美國,在2014年中國零售業的整體銷售額略微落后于美國,而其中電子商務的GMV卻超過美國100億美元。這種發展速度得益于中國廣袤的二三線城鎮低迷的線下商業,消費力永遠需要發泄的通道,線下無法滿足的線上吞噬得自然而然。也正是因為這種有些奇怪的消費者構成,電商在早期締造出無數爆款神話,更打造出了“原單”這個神奇的詞匯。
然而時過境遷,互聯網在開啟民智方面擁有的卓群效果同樣也讓消費者們迅速得到了成長。如今那些所在地區壓根沒有專柜可供驗貨的消費者也開始注重品質,甚至開始倒逼電商為自己做出改變。“無理由退換”、“先行賠付”、“運費險”等概念都是電商為保障品質而做出的努力,這些服務理念其實早就超過了線下零售業的行業標準。京東和亞馬遜的自營品牌一直在正品保障方面擁有良好口碑,尤其是京東在自有物流的基礎上實現了更快更好的送達服務質量。而反觀阿里系,淘寶發家致富的C2C模式因為中國互聯網對虛擬化的獨特崇拜,一直飽受著商品良莠不齊的困擾。在拆分出天貓品牌之后,雖然始終強化品質概念,卻也依舊多多少少受到淘寶的拖累。
如何在品質方面打敗京東,是天貓下一步發展必須面對的坎。因此在今年618的戰局之中,天貓并沒有像京東一樣主打折扣牌,而是在“真•新•便宜”的slogan中將“真”放在了首位。圍繞這個主題,天貓今年的營銷動作也算大手筆。一方面利用微博各路大V賬號流出文藝范的“舊的”主題飛機稿劍指京東,另一方面拉來各路明星推廣自己的“9萬品牌旗艦店”概念。在胡歌秀著從天貓買回來的貓糧對著粉絲賣萌的同時,新浪微博在阿里操控下更是做出了幾乎可以說節操全無的改版,無論是PC端還是移動端的界面都被那只黑貓占了個滿滿當當,甚至在移動端微博界面里的固有圖標都被改成了貓頭和“真•新•便宜”的字樣。這種做法比起當年京東8萬元買一個頭像的攻勢更加過之無不及。
在折扣戰已經快要成為常態的當下,消費者們開始對日益頻繁的購物節態度謹慎了起來,而實際上商家們對折扣的承受力度也是有限的。淘寶原來興盛一時的雙十二去年并未收到良好的銷量數據,實際上也是因為雙十一已經透支了消費力,而商家也在應戰過程中傷了元氣。這次天貓應戰京東店慶618,不選擇打折為主攻戰略,而是借機傳播品質概念,也算是打了一場巧戰。
電商發展到現在,消費者對線上消費的熱情開始逐漸沉淀,不同細分領域的不同消費偏好開始逐漸形成,消費行為的理智屬性基本等同于線下消費。所以近年來包括唯品會、紅孩子、貝貝網等擁有獨特生態的電商網站,反倒可以在巨頭的縫隙里找到生存的空間。可是無論垂直到哪個領域,品質依舊是生存的前提,消費市場已經過了傻多速的階段,這也是微商的神話為什么會破滅得這么快的原因。
早在2012年,“淘寶+天貓”GMV就已經超過了“亞馬遜+eBay”,2014年阿里的市值也遠遠超過這兩家公司的總和。可是中國的電商市場并非一家獨大的局面,未來也只會變得更加多元化。如果巨頭們依舊只會用折扣當做藥丸,企圖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刺激消費者的購物欲,那么就只能坐看細分市場的后來者們枝繁葉茂。消費者雞血已冷熱癥已愈,頭腦只會清醒得冷酷。(內容由品途網提供)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文章轉載于:http://www.ebrun.com/20160329/170548.s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