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高速增長。春節期間,新聞報道中,中國游客在日本蘇寧LAOX大手筆購物的場景深入人心。據預測,隨著國人品質消費的到來,跨境電商貿易額也將連年保持30%的增長。
上周五,全國政協委員、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北京接受京華時報記者采訪時透露,他的兩會提案中就包括鼓勵跨境電商O2O發展模式,構建便捷實體消費場景,解決跨境購物體驗問題。
鼓勵跨境電商O2O
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開局之年,隨著一二級城市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鎮化的加速,以購買海外產品為代表的品質消費與品牌消費將迎來高速增長。同時,隨著過去3年跨境電商試點工作的完成,跨境電商稅制改革新政也將于今年4月正式實施,這必將給行業帶來積極的影響。
根據商務部的數據,2015年中國游客在境外消費約1.2萬億元,而今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總額則有望突破6萬億,并在未來幾年保持每年30%的增長。
針對缺乏實體產品體驗、配送耗時較長、退換貨手續復雜等問題,張近東在今年的兩會提案中建議,鼓勵跨境電商O2O的發展模式,構建便捷的實體消費場景。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張近東連續第二年就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建言。
“跨境電商O2O模式,既能讓國內消費者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到同等的產品和服務,又能帶動國內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把在海外的消費留在國內,為國內企業增收、創收。”張近東建議,要打造“前店后倉”式的O2O商業體,幫助消費者實現體驗、提貨一站式功能。利用線下店面公共展示、體驗和服務優勢,擇優選取一批平臺型實體企業,把保稅倉建在店里,將門店倉庫作為保稅倉監控管理,實現展示、體驗、銷售、支付、即買即提等多重功能。同時,還可以借助實體平臺的安全、可信性,在線下進行個人信息的征集工作,逐步完善跨境電商企業的個人信息系統,優化消費者跨境購物體驗。
其次,張近東還建議鼓勵創新清關和口岸服務形式,試行“網絡清關”,“海關和檢疫檢驗等部門可以共同制定針對非保稅區內的海外購展銷店/專區的快速清關模式,嘗試將海關信息系統切入非保稅區內的展銷店/專區,通過互聯網上系統完成清關工作,提高商品流轉效率。”
強化足球青訓助力國足
兩會之前,在南京剛結束的亞冠比賽中,江蘇蘇寧主場3比2擊敗韓國全北現代。
身為超級球迷的張近東還沒等記者提問,就先向記者拋出足球這一主題。“過去,我們中國球員聽到韓國隊都腿軟”,張近東說,在剛剛結束的亞冠比賽中,蘇寧球員擊敗韓國隊的表現再次證明,“恐韓癥”即將終結。
當然,中國足球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整體提升,仍面臨諸多現實問題。張近東在其兩會提案中就認為,導致中國足球目前現狀的原因有多方面,最關鍵的還是青訓體系建設不足。
他認為,目前在整個社會層面,并沒有把青少年足球提到戰略層面,扶持力度也比職業足球小很多。當下,青訓專業力量欠缺,大多數職業球隊雖有各級梯隊,但在基礎設施、專業教練的水平上沒有后續跟進。此外,校園足球不僅缺少完善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比賽,而且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遞進體系,這導致很多優秀的小球員在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學期間,沒有再深造的平臺,而職業俱樂部也沒有一個完善的從校園足球選拔年輕球員的機制,這使得很多球員無法尋找到有效的職業路徑,降低了家長培養孩子參與足球運動的熱情。
“足球青訓體系建設是提升中國足球水平的關鍵,而全面實現青訓人才和教育系統資源的有效結合則是突破點。”張近東圍繞足球青訓體系,提出了《加強教育資源與足球人才的有效結合,提速足球青訓體系建設》的提案。他在提案中建議,要進一步落實《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真正為中國足球的騰飛做貢獻。在青訓體系建設上,應考慮將優質的教育資源向青訓球員傾斜,讓想踢球、會踢球的青訓球員得到踢球機會的同時,也給他們一個穩定的教育平臺,讓他們兩條腿走路——球踢得好,可以有機會進職業隊;如果達不到職業隊的要求,學習也不會耽誤,仍可以繼續深造。
與此同時,在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方面,還應該嚴格制定俱樂部青訓體系標準化運營方案,建立專業化、系統化的青訓球員培養措施,吸收國外足球青訓的先進理念,并認真、系統化地開展校園足球聯賽的管理和運營。
此外,地方政府應督促和扶持各學校,加大對校園球場的建設投入,以及對外開放的力度,真正做到讓小球員想踢球、有球踢,想學球、有人教,充分釋放所有資源,產生最大的社會價值。
優化農村電商孵化體系
此前,商務部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消費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達到了66.4%。對此,張近東認為,消費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而且這一增長趨勢還在繼續,這對處于大消費、大服務市場的企業而言,帶來的利好令人鼓舞。”
1月27日,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再次將目光聚焦“三農”。和消費相關,在撬動農村市場上,張近東在提案中建議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大力發展農村電商。
張近東對京華時報記者表示,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是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保障。但就現狀看,各類農村電商培訓機構培訓水平參差不齊,培訓機構管理混亂,在培訓規模、培訓能力上都無法滿足農村電商的發展要求。
張近東題為《推行農村電商教育孵化計劃加快推進農村電商扶貧》的農村電商主題提案,從建立多元化全產業鏈的農村電商教育孵化體系,到整合優化規范社會資源補充教育教學力量,以及鼓勵平臺企業充分發揮農村電商培訓的實質作用,可謂有理有據,有點有面。
農村地區電商人才缺乏、農民對電商的接受度不高,已經成為電子商務在農村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張近東建議,應該由國家牽頭來打造一個跨平臺的農村電商教育孵化體系,將各類涉農專家、企業電商平臺專家、數據分析專家等聚集在這一平臺上,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生態圈,從前端入手,進行全方位的培訓。同時,急需政府牽頭,通過政策支持和資源配置,鼓勵具有實力的電商企業尤其是大型平臺企業為農村電商人才提供實踐機會和共享大數據等,進一步促進農產品進城,增加農民收入,利用農村電商實現脫貧致富。
對于如何整合社會資源補充農村電商教學力量的問題,張近東也在提案中談及——優質的社會培訓資源,是農村電商人才孵化的重要補充。政府和具備優勢能力的大型平臺企業,應聯合對這類培訓機構進行授權認證,并定期復核,規范培訓機構的資質,進一步提升辦學質量。同時,通過農科院、高校等科研力量來協助規范農特產品生產和品質標準,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數據依據以及種植、銷售、用戶需求等相關大趨勢分析,進一步加強農村電商的生存能力。
張近東認為,不斷改進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模式,培養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盡快彌補農村電商的人才缺口,是農村電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
此外,張近東的提案還涉及電子發票和創新創業。在近兩年的兩會上,張近東一直呼吁確立電子發票的“合法地位”,打破電子發票“入賬難、報銷難”的瓶頸,讓電子發票方便消費者維權,并節約社會成本。
在張近東看來,發票的電子化不僅關乎企業運營成本的計量,更是我國順應國際電子發票應用進程的大勢所趨。他建議,在有條件的地區和行業試點逐步取消紙質發票,在電子商務、電信業、郵政業等用票量較大的領域和經濟活躍的地區,可強制推行電子發票,試點逐步取消紙質發票,“這將節約巨大的社會成本。”
(本文轉自京華時報,作者施志軍,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微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文章編輯:微網網絡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O2O方案,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