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球有兩個國家經濟總量超過十萬億美元:美國和中國。排名第三的日本經濟總量不足中國一半。
2026年前后,中國經濟總量可能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彼時,與中國經濟總量匹配的,必然有一批來自中國的世界級公司。
以終為始。十年后的世界級公司,必然是把握了當下時代的趨勢。
2016年,中國將會迎來更大的消費主義發展。智能手機的紅利在消失,這也意味著中國的移動互聯網規模穩健。消費主義和移動互聯網的結合,將重塑中國的各行各業。
消費主義描述了這樣一種社會,很多人一定程度上通過獲取商品來制定人生目標,這些商品絕非生存所需,也非傳統的炫耀。他們沉迷于獲取的過程——購買,從購買和展示新物品的過程中體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從某種程度來講,消費主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2011年末,中國城市化率跨過50%這條線,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在醞釀、發展。這個階級在中國尚且沒有確切的定義,參照美國的定義,我們可以得知這一群體可以用共同的消費標準來界定生活,界定他們的身份。
我們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在中國二三四線城市的一個年輕三口之家畫像:借助雙方父母的資助他們至少擁有一套自住房,并且不像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外來人口承受那么大的房價壓力,他們擁有可支配收入比較充裕,樂意在自己和孩子身上花費更多的金錢,而不是選擇儲蓄。
互聯網很大程度上抹平了信息流動和商品流通的溝壑,這讓二三四線城市的居民也能夠追捧那些過去只存在于一線城市或者海外的消費品牌。
城市化進程以及中產階級的興起,讓中國的消費主義在過去的2015年有著明顯的變化:性價比讓位于品味,從某種程度來講,得屌絲者得天下的觀點在失去它的競爭力,屌絲經濟、免費經濟將難以為繼。
下述領域是長遠看好的行業,數十億到百億美元的公司會誕生于這些領域:
農業
農業正處于大爆發的前夜。這有兩大原因,一是上游的小農經濟模式難以為繼,家庭承包責任制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但30年后,分散的、個體的小農經濟已經被市場經濟、城市化浪潮吹得七零八落,現在的中國農村,大部分中青年農村人主要靠在外地打工謀生,留守在農村、還在種地的主要是50歲以上的老人。偏遠農村的土地閑置甚至荒蕪,這催生了一個問題:10年后誰來種地?農村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農村勞動力短缺,大量濫用農藥化肥導致土地板結,農產品質量堪憂。另一方面,城市消費者需要大量優質、安全農產品。這幾年海外購、跨境電商火爆,一大品類就是食品。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日漸崛起的城市中產階級對中國本地食品安全的恐懼。
兩大原因聚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必會促成農業的爆發。無論是農村無人種地,還是城市居民對農產品品質的焦慮,都將通過并且只有通過這一條路來解決:農業規;,通過企業的規;a,質量可控、源頭可追溯。企業的規;a,將農民轉為農業工人,穩定的薪酬也會吸引青壯年留鄉——社會所頭痛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的問題也得以改善。
農業規模化的前提是解決土地集中難的問題,這需要政策。2014年11月,中央政府印發《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得意見》,據微信公號“新經濟100人”了解,2015年在山東、湖北等農業大省,已經在試行土地流轉證。未來農村土地將是土地所有權歸國家,使用權歸集體或者農民,經營權歸農業企業。土地流轉證將和房產證一樣在市面流通,甚至可以向銀行抵押貸款。2015年6月,當地農業局負責人說,到2018年底,將對農村土地確權,發放土地流轉證。
農業前景這么好,現在撲進去是好時機嗎?“新經濟100人”的判斷是,農業前景雖然好,上游的農產品生產更適合戰略投資,而非是風險投資。農產品生產的生產周期特性注定了四五年內看不到回報,前期投入時間長、投入大,好處是有長達近20年的回報周期。農產品是非暴利產業,會有長期、穩健的回報。這兩年,褚橙的利潤相當高,很多人蜂擁加入冰糖橙的種植——這種高額的利潤未必能持久。
圍繞農產品的生產,風險投資也有可為空間:例如農村金融、例如通過技術手段降低人工成本的服務性公司(有公司利用無人機噴灑農藥)。
這兩年,生鮮電商是投資熱點,但99%的生鮮電商會死在春天到來之前。生鮮電商受制于兩大頑疾:第一,電商天然地追求規模化,然而規模化必須有上游產品的規;,如本文前述,上游農產品生產規;、標準化暫時無法解決;第二,全國冷鏈物流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居高不下,流通中的損耗率是生鮮電商降低成本的桎梏。中國冷鏈的建設非是一家公司、幾家VC能夠解決的,也非一年兩年能夠解決的,這需要各種社會力量的動員。
農業雖然前景廣闊,但是,此前進入農業、生鮮電商領域的大部分創業公司可能會倒閉,倒是進入泛農業領域的創業公司會存活下來,比如布局農村渠道,比如進入鄉鎮終端的B2B公司,鄉鎮是中國商業的終點。農業創業的最佳時間是在2018年后,那時,全國部分農村土地確權,土地流轉證可以交易。另外,再經過三年左右的布局,覆蓋全國農村的物流網絡將會進一步普及、物流成本將會進一步降低。
時尚與生活方式
移動互聯網經歷5年的爆發,現在已經走到第三階段:消費。第一階段是工具,解決安卓手機不好用的問題;第二階段是社交、娛樂,在過去幾年我們看到了微信的統治力,看到了若干游戲公司豐厚的利潤。
盡管我們已經看到了估值百億美元以上的美團點評、滴滴出行的誕生,但移動互聯網的第三階段消費僅僅是開了個頭:房產、汽車等有著巨大規模的市場尚且待人開發;被卷入O2O的領域也將越來越多。未來5年,移動互聯網結合中產階級的消費欲求,將深入改造中國的消費行業。
可以預見的是,距離交易越近的公司越有價值;越重的公司有更高的競爭壁壘。過去PC互聯網相對都是輕模式,像騰訊、百度、阿里。但未來的移動互聯網,重公司的價值越來越高,誰對線下供應鏈的參與越深,涉及更多的動態交易,對價格體系的改造更深,使供需雙方的關系更加高效,誰就越有話語權。
在前文我們談到了中產階級對消費品質的追求,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處于結婚生子高峰期的80后已經成為消費的中堅,更需要注意的是,95后一代。1995年出生的嬰兒,現在也已滿20歲,即將跨入社會。95后也是備受寵愛的一代,手上可支配的零用錢遠遠多于70后、80后的少年/少女時期。中國互聯網肇始于1995年,95后屬于中國第一代虛擬世界原住民,他們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在互聯網的浸潤中成形。未來的消費方式很有可能被顛覆,一來便宜的傳感器讓移動互聯網會更普及,二來由于95后這樣全新的一代人。
對于阿里巴巴、京東這樣誕生于10多年前的電商公司來說,面臨著潛在的危險,那就是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垂直電商。平臺電商的戰爭已經結束了,在阿里巴巴和京東教育完市場之后,以移動為驅動的電商會更加細分:移動的屏幕小,不能像PC端堆積海量的SKU,必須聚焦劃分更為細致的群體,精準滿足同一群體的需求。為了以更便宜的代價找到同質化的一群人,這些垂直電商選擇社交的方式聚攏人群。要有社區,就要有內容來驅動消費者的欲望,優質的內容聚攏氣味相投的一群人,通過內容分享社區成員互相影響、激發消費沖動,以完成身份上的互相認同。社區(community)、內容(content)、電商(commerce),3C合一。
時尚與生活方式(Fashion and Lifestyle),有潛力的垂直電商將誕生于這一領域——屬于非標品的世界。過去一年我與創業者打交道,非常有趣的一點是,凡是做電商的創業者都會琢磨,京東在想什么。距離京東越遠,創業者越安全。京東在標品擁有絕對的優勢,依賴標品沖量的電商公司將籠罩在巨頭的陰影下。
這些創業者需要小心的,還有微信。微信的社交優勢一騎絕塵,有的公司將根基建立在微信上,如果沒有后端對供應鏈的參與和改造,沒有對用戶和商家的掌控力,這樣的公司再高的估值依舊是沙灘上的閣樓。萬千商家壯大了價值千億美元的淘寶加天貓,但是淘寶上的商家又有誰成為真正有影響力的公司?小心玻璃天花板。
精神消費
我們看到了人們對馬拉松的熱愛,也看到了中國電影市場的井噴。中產階級更樂意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消費付費。免費的理論未必再具備過去的統治力,免費意味著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需要所需要的東西,也意味著需要忍耐更低更劣的品質。現在,我們更樂意于去電影院享受一場視聽的盛宴,而不是花費若干時間搜索下載一部低質的盜版電影。飽受盜版摧殘的創作者或者創作機構,終于能夠看到知識產權紅利的曙光。
中國低端工廠關閉的同時,也是中國物流業、O2O產業興起的時候,大量工廠工人也流向了這些新興產業。隨著農業的規;㈦S著自動技術的大規模應用,生產效率的提高會讓現存很多工種、崗位失去作用。更多的人口會被解放出來,流向為人類生產精神消費品、創造虛擬世界的領域。
未來,在線娛樂領域是娛樂集團與娛樂集團之間的戰爭。大約是兩年前,我曾經寫文預判:
這些娛樂集團的業務結構是相似的:既有內容又有渠道,既有新媒體,也有傳統媒體。雖然他們的切入點開始是不同的:傳統娛樂媒體公司通過投資、收購的方式進入新媒體;新媒體通過收購、投資的方式,獲得更加豐富的內容。再細分一點,可能有的公司從門戶網站切入,有的公司從即時通訊工具切入,也有的公司從搜索、電子商務或者其他互聯網應用切入。殊途同歸,大勢所趨,中國未來將誕生五六家綜合性娛樂傳媒集團。
現在看來,不久遠矣。
醫療健康和養老
醫療健康可能是互聯網進攻的最后一個頑固堡壘。這個領域最大的頑疾在于政策,來自民間的創新能否倒逼政策松動,就像出租車領域一樣,有明顯的疑慮。一個過往履歷優秀的創業者,拿到了數千萬美元的首輪融資進入在線醫療,干了大半年,只獲得了數名愿意付費的高端用戶。還有一個創業者,想從基因、大數據的角度切入在線醫療,也是前途漫漫。
在線醫療,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領域:掛號、聚集醫生、聚集患者、醫患互動。只有重模式才能建立起壁壘、將商業價值最大化。要想真正切到醫療產業的大蛋糕,最終都無法繞過這一關:自建線下門診。不管是在線醫療的哪個細分領域,目前都沒有拿得出手的公司,兩個主要原因:一是政策壁壘;二是無好的創業團隊進入互聯網醫療領域?梢哉f,醫療健康領域,前景是光明的,但路途是曲折漫長的。
談到政策壁壘,我們可以以藥品分發為例,藥品分發在美國大概有4萬家藥店,這些藥店80%以上是連鎖化的,主要集中在三家大公司里。中國藥品市場大概有40萬家藥店,很多夫妻店,大一點像湖南的老百姓藥房、益豐大藥房,各自在全國也就一兩千家藥店,90%以上的藥店都是夫妻店或小規模連鎖。國內藥房難以大規;囊粋很重要原因是政策壁壘仍然存在,總部在湖南的一家上市的醫藥公司曾經想在湖南省內的邵陽開設分店,曾遇到當地國企改制的藥店的多方阻攔。各地政策不一,有的當地政策規定,多少平方公里范圍內只能開設一家藥店,妨礙市場競爭。帶來的問題是,藥店的分發,金字塔結構,從省到市到縣到鎮,每一層都有10%左右的毛利,到最終端的時候,毛利比較高。普通藥品大概會有50-100%的毛利,中間環節給吃掉了。處方藥的話,甚至更高。
相比之下,與醫療健康關聯的另一個細分領域、養老產業被看好,中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2014年末中國老齡人口超過2億人,以后會逐年上升,20年內老齡人口將達到3.5億,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幾乎超過了除中國、印度以外的其他每個國家的人口數量,同時,老齡化將帶來很多商機。過去,一般認為老年人節省、舍不得花錢。他們的兒女可以為互聯網上的老年人服務買單。例如,處于中產階級的兒女在互聯網上了解有資質的護理人士情況,下訂單,護理人士就按時到他們父母家里,給他們父母做按摩、洗澡、買東西。現在老年人的消費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在四川一些小縣城,當地旅行社組織“夕陽紅”旅行團固定往返成都——泰國,有的退休老人甚至到澳大利亞、新西蘭一住就是半年。抓住這一群體的錢包,也會為創業者和他的伙伴們帶來豐厚回報。
在線教育
前幾天參加一個企業家俱樂部的年會討論,有人提到在線教育為何還未能爆發、出現大公司?“新經濟100人”的回答是:教育是一個比較慢的行業,其他行業如電商、O2O等可以通過資本加速,但教育要靠人的體驗來感知,資本無法催肥,從傳統教育來講,全世界最大的教育公司比如培生,市值百億美元。中國最大的線下教育公司新東方的市值從未超過50億美元。未來幾年內可能會出現數家幾十億美元的公司,也有可能出現百億美元的公司,但百億美元的在線教育公司只會出現在這兩個領域:英語和K12。中國的家長是以近乎宗教信仰的狂熱和虔誠為教育買單,而在線教育較之線下教育機構的優勢在于,能夠讓三四線城市的家長購買到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讓教育更為公平。
互聯網金融
所有的交易都和金融密不可分,商業價值鏈的最頂端是金融。最終,涉足O2O、電商等領域的公司終將不甘于受制于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所有公司將在金融層面展開競爭。國內貨幣總量是150萬億元,這意味著大量的空間和機會。目前國內有幾千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幾乎所有的VC、投資機構都在大量布局互聯網金融的各個細分領域。但95%以上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將在2016年后的兩年左右倒閉,不僅是創業的5%生存法則,還有互聯網金融的特殊性,創業公司將面臨更加嚴厲的政策監管。經過近兩年淘汰后大概活下來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不會超過200家,從中再存活下來幾十家從數十億美元到數百億美元的公司。
伴隨中國互聯網成長起來的老牌VC們,習慣于為中國創業公司尋找一個美國的對標。任何一個工業大國都會走過一段山寨之路,放在互聯網世界也同樣。然則,中國互聯網正在活出自己獨一無二的模樣。
中國的市場經濟只有短短三十多年,許多在美國發展上百年、業態成熟的行業在中國壓縮到30多年里爆發式增長,這個增長的過程與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同步。這也意味著,很多行業還沒有發展到足夠先進、足夠成熟的階段,就面臨著互聯網變革寒氣逼人的冷鋒。例如零售、例如金融。
或者是,美國模式照搬到中國水土不服。例如共享經濟的典范Airbnb在美國發展一帆風順,但同樣的模式在中國行不通,原因是中國缺乏足夠深厚的社會信用體系。
這種特殊的環境醞釀出與美國不同的互聯網發展之路。有的創業者面對投資人的詰問“你的公司在美國有沒有相似的?”,張口結舌,F在中國互聯網創業者做的事情,有些已經找不到美國的對標。
這也意味著,習慣按照美國對標投資中國的老牌VC也會面臨著落伍的困窘,新一代的VC會崛起,因為他們更靈活,更開放,更懂中國以及中國創業者。
未來10年誰領風騷?
目前,全球前十大互聯網公司中國占有四家: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全球互聯網的格局是中美兩極,或者說,全球互聯網世界分為:美國、中國以及其他國家。僅僅背靠中國的巨大市場,中國互聯網公司就能成為全球互聯網世界的一極。
上述互聯網巨頭都在探索全球化之路,也有輕而小的互聯網公司避開了國內殘酷競爭,而選擇了全球市場的藍海。跨境電商是將海外商品帶入中國,滿足中國中產階級的消費需求。未來更深遠的中國公司的全球化,勢必是更深入地參與到全球價值鏈的更上游,為全球用戶提供商品與服務。
有一大批創業公司,緊盯著全球市場,獵豹移動進入全球市場三四年時間,其全球的用戶量超過了5.6億。有的甚至在誕生的第一天就開始走向國門,大疆無人機第一年在海外的銷售額占了總額的70%,2015年年初發布最新款無人機時,發布地是紐約、倫敦。而另一家成立于2014年6月、主攻全球化的公司APUS,成立一年半用戶數就超過了5億。有的公司甚至在海外成立基金,只投資當地的互聯網公司,這是真正的全球化企業的野心和夢想。
盡管前文談到中產階級的時候,強調的是外在的消費行為來界定這個階層的身份。但是,一個群體的身份認同,必然有內在的價值觀趨向同一性。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也是與全球通行的文明規則接軌進程,中國的中產階級與美國的中產階級在某些事物的判斷上也會采取同一的標準。
如今創業主力已經轉移到75后、80后,甚至90后也開始接過創業的接力棒。這些年輕創業者生長在最安穩的時代,物質豐裕,也沒有經過殘酷的政治斗爭,他們內心安全感更足,對人性持有更積極的看法,他們相信這個世界是可以共贏的世界,而非零和游戲。他們也是看著安徒生童話、看著日本熱血漫畫、看著好萊塢電影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與世界的普遍價值觀更融合。而在學校里接受的教育,也是去階級斗爭、去政治化的,主張科學、主張理性,他們更相信世界有其通行的規律。如果說60后的企業家的公司治理帶有權謀學的氣息,在80后創業者這一代,他們更相信管理是一門科學,而非是帝王心術,而非是權謀。這樣成長起來的80后創業者,他們沒有前輩們那么強烈的政治抱負、家國情懷,他們的驅動力更多來自于,踐行自己對這個世界本質的認知,實現自我價值。
或者換一句話說,我們為什么創業?創業的根本是為了贏得自己財務上的自由和精神上的獨立。
下一代的創業者會具備比阿里巴巴們更大的全球化機會,原因在于文化,在于這些創業者具備全球通行的價值觀。中國公司的全球化,必然需要與全球通行的文明規則對接。
中國經濟的每個領域,金融、信息、能源、醫療、服務、娛樂等等,都會被新技術、新模式給顛覆。在傳統領域,條條框框太多了,民營企業什么都做不了。這逼得民營企業只能到全新的領域野蠻生長;ヂ摼W就如此。所有用戶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所有效率低下、交易成本過高的,所有被監管過度的領域,在未來都有被創新顛覆的可能。這是中國當下每時每刻正在發生的新商業革命。
這就是中國增長的新動能,我們稱作“新經濟”。
投身新經濟的創業者大軍中,將誕生未來的世界級公司、行業巨頭。
近兩年,因為資本的推動,中國互聯網已經出現了若干大型合并案例。這是中國創業的殘酷,很多行業只有老大才能讓風險投資獲得豐厚的回報,在一家優質公司上獲得的回報將遠遠超過這只基金所有的成本。能用“還行”、“還不錯”這樣形容回報的VC很有可能堅持不了幾年。
這也就意味著,風險投資的賭性會越來越重,看好誰,就一把推出巨大的籌碼。投資人的心態,就好比玩德州撲克的all in。
站在2016年,我們與已經或者有志投身創業的創業者,以及投資人發起邀約,看十年后的2026年誰領風騷?(本文轉自品途網,作者李志剛,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微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