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消息,日前,IT爆料匯在微博發文稱,58到家正在秘密孵化社區新零售項目,具體是通過家政阿姨帶貨做社區零售,跟物業合作在社區閑置場地做新零售平臺。
該條爆料文中還附有一張疑似58新項目的小程序截圖,從圖上可看出,目前的商品品類包括洗護清潔、餐廚用品、收納整理、居家用品等。
對58到家孵化的這個社區新零售項目,有接近58內部的人士向億邦動力做了肯定的回答。其稱58到家內部確實在做該項目,并且年后就會正式發布。
此外,另有知情人士向億邦動力透露稱,該項目名稱可能叫“到家優選”。
58到家社區新零售項目長啥樣?
目前有關58到家孵化的社區新零售項目還沒有太多消息,不過據相關爆料人稱,該項目跟家政O2O企業e家潔孵化的“一心生活”很像。而此前億邦動力曾對一心生活做過詳細報道,從中或可窺探到58到家這一新項目的大致模樣。
一心生活定位為智能化社區便捷購物、家庭服務及周邊小商業支持綜合運營商,其與物業合作在閑置物業區開發社區生鮮店與公益角,形成線下流量中心,線上小程序對接各類社區服務,店員由e家潔提供的保潔阿姨構成。品類方面,一心生活提供生鮮果蔬、飲料食品、家庭日用品等實物商品,以及及公益健身、圖書角、工具間等便民服務。
那么,可以想象,58到家的新項目可能也是跟物業合作開線下店,通過旗下大量的保潔、家政阿姨資源,為C端用戶提供保潔、家政等服務的同時,也提供生鮮、家庭日用品等高頻生活所需用品。而線下店可做前置配送倉,兼顧小區周圍B端用戶的一些配送服務。
從一心生活的模式來看,C端運營上,一心生活以服務推動零售,以零售促進服務,具體是水果、蔬菜等高頻需求帶動日常采買及中低頻的家庭綜合服務,而周期性中低頻的家庭服務又推動了家庭綜合服務的延展,最后促成社區公益維系和區內關系人群的聚合,從而產生廣告價值。B端運營上,線下店鋪同線上結合,滿足小商業需求,補足單一供應模式短板。
業務結構方面,這類模式是C+B端共服務,共賺錢。具體來講,一是面向C端提供家庭保潔、綠植、鮮花、便利店零售(含外賣)服務獲取利潤;二是面向B端的周邊商戶配送(如餐廳生鮮配送)和企業保潔。以C端業務覆蓋店面固有成本,以B端業務創造企業利潤,并以店面為中心,輻射周邊1公里半徑內的其他小區,實現坪效與人效的”雙高“。
盈利方面,這類模式的收益主要來自C端的快消零售和家庭服務,以及B端的生鮮快消銷售及糧油等其他商品代買。成本主要為店面各種費用。
一心生活母公司e家潔創始人云濤告訴億邦動力,這類模式的重點是物業資源。目前一心生活和物業的合作方式有兩種:一是固定租金,二是固定租金和銷售抽成結合。
對于O2O企業切入社區零售打造的社區O2O零售店模式的核心,云濤認為,需要有“兩多一強”的能力:一是倉多,即物業資源多;二是阿姨多;三是需要精細化運營能力強。
事實上,58到家進軍社區零售似乎早有鋪墊。2017年3月,58集團戰略投資萬科物業,58占萬科物業5%的股份。有人(阿姨),有資源(萬科物業),有錢(上市公司),加上社區零售的風口,58到家今年進軍社區零售似乎順理成章。
進軍社區新零售 58到家意欲何為?
有社區零售業內人士向億邦動力分析稱,58到家的這個新零售項目,或許可以解決58到家整體生活服務社區黏性低、盈利難的老問題。
事實上,O2O浪潮褪去后,泛社區O2O服務市場里,58到家目前已成為最大的流量平臺,在臺面上似乎已無競爭對手。然而,一直困擾58到家的難題卻并沒有解決。“平臺大、種類繁多,隨之而來的是承載不動的服務能力和巨額虧損的負擔。家政保潔、麗人美甲、搬家速運、月嫂、到家化妝、洗車、維修等服務,都需要上門,物業成為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而此次孵化的社區新零售項目,58到家可能會借此不斷和社區物業合作。如果58到家在全國密集復制出大量社區零售店,一方面可以切入社區零售,通過零售業務賺取利潤,另一方面還可以整合58到家旗下的其他服務,比如家政、美甲、上門維修等,形成針對社區用戶從生鮮等高頻需求到上門維修等低頻需求的社區服務整體解決方案,以此牢牢攏住社區用戶。
“如果此目的達成,58到家各類服務的用戶黏性會增強,而且會讓58成為社區服務的強大流量新入口,還可能會針對社區人群培育出更多的業務類型,如家教、養老、社區醫療、保險等。”上述分析人士稱。
看似順理成章且前景可觀的事,58到家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為此,億邦動力與多位零售行業高管做了探討。有高管認為58會切割一部分零售市場,畢竟社區零售市場巨大。也有高管覺得58沒有零售基因,社區零售主要的供應鏈和精細化運營是非常考驗人的,需要長時間的耕耘,“這對擅長砸廣告在短時間內狂襲用戶,通過補貼奪取用戶心智的58來講是一種考驗”。
四股力量爭奪社區零售市場
社區零售是個大蛋糕。繼社區O2O之后,社區商業的互聯網改造和升級在新零售概念下又重新歸來,再度成為創投和媒體關注的焦點。實體零售、互聯網電商、社交電商、社區拼團甚至地產物業等紛紛加大投資涌入進來。目前看來,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是零售門店和大量的社區生鮮門店,例如永輝超市、蘇寧小店以及盒馬鮮生等新零售門店。實體零售里兩大突出業務——社區便利店和社區生鮮店,這兩年搶占社區的勢頭非常猛。數據顯示,2017年便利店增速同比達23%,增長1.2萬家。區域社區生鮮頭部企業如生鮮傳奇、錢大媽等也是飛速增長。截至2018年9月份,生鮮傳奇的門店數已達96家,按其規劃,到2023年,門店數將突破1400家,銷售額突破100億。
二是社區拼團。數據顯示,目前,已有數百家創業企業涌入社區拼團賽道,你我您、食享會、鄰鄰壹、十薈團、松鼠拼拼、考拉精選等紛紛獲得千萬到億元級別的投資,紅杉資本、IDG資本、GGV紀源資本、險峰長青、愉悅資本、真格基金等知名VC悉數入局。傳統的互聯網和零售巨頭如阿里、拼多多、蘇寧、永輝等也相繼加入。
三是傳統地產和物業公司。據億邦動力了解,包括保利、萬科、世茂、龍湖、綠地等開發商也紛紛入局社區零售。如碧桂園的線下社區店鳳凰優選已開出1000家的規模。
四是以e家潔孵化的一心生活和58到家孵化的這一社區新零售項目為代表的O2O社區零售店。
各種不同類型的企業以不同姿態進入社區零售,其相同點和不同點是啥呢?云濤告訴億邦動力,其相同點基本都是線上線下集合、主打生鮮高頻產品、發力最后一公里,然而由于模式不同,在流量沉淀、供應鏈、本地服務和用戶黏性方面又各有不同。
“社區拼團在流量沉淀方面比較有優勢,而以一心生活為代表的O2O社區店主打服務,線下社區店和零售門店則有強勢供應鏈。”云濤談道。
物業+阿姨+精細化運營是社區零售重點
以一心生活、58到家孵化的新項目為代表,通過社區O2O店切入社區零售的模式,在云濤看來,行業前景美好,但考驗也很多。
云濤告訴億邦動力,O2O社區新零售門店要做好,必須經過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增強物業資源。作為擁有阿姨資源的一心生活和58到家來講,拼的還是誰的物業資源多。“物業一般不會排他,會選擇服務運營能力更好的合作。”
第二階段是品類拓張。拼產品和服務能力,拼單位坪效誰做得好,誰服務能力好。
云濤認為,第一階段增強物業資源需要一到兩年時間,第二階段擴品類、做增值服務也需要一兩年。大概四五年后,這個市場就能分出勝負了。
那么,社區拼團是否也能做增值服務呢?云濤認為,主要以寶媽為團長的社區拼團,在完成數量拓展、聚集用戶需求后基本就到天花板了,不具備拓展生活服務的想象力,不會做增值服務。他告訴億邦動力,和主攻三四線城市的社區拼團思路不同,以一心生活為代表的社區零售是先主攻一二線城市,把中產階級人群拿下,再攜手物業往三四線城市下沉。
“從打法來看,社區拼團切入社區零售是先快后慢,快速拿下大量的寶媽和社區用戶,然后再慢慢精細化運營,做深供應鏈。而社區O2O企業切入社區零售,是先慢后快,先跟頭部物業精心打造30-50個樣板店,然后借助物業資源在全國迅速拓展。”
像e家潔、58到家這樣切入社區商業是一個巨量市場,它們和物業合作開線下店,通過家政阿姨兼顧C端用戶和B端商戶需求,做社區綜合解決方案,思路非常清晰。然而,要吃透社區商業,需要多角度思考。有分析人士稱,“要在降低店租成本、人力成本、構建流量池、覆蓋運營成本等方面多琢磨”。
“一心生活的核心不是拉幾個保潔阿姨開個店,而是如何將家政服務的訂單與便利店的經營時間做到交錯分配的無縫銜接,這同時涉及家政、人力、零售商品多方管理系統的協同。這一套能夠落到實處的解決方案才是核心競爭力所在。”上述分析人士稱。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文章轉載于:http://net.chinabyte.com/203/13626203.s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