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干翻谷歌,企鵝消滅MSN,360腳踹瑞星、毒霸,淘寶劍斬ebey,這才有了中國互聯網的大格局。
這就完了?非也,互聯網的“撕逼大戰”才剛剛開始。
8月9日,今日頭條的頭條號新增了“微博內容同步”功能。一天后,新浪微博開火,停止抓取接口,還怒把今日頭條、抖音、火山小視頻神馬的微博賬號都給禁言。
不禁讓人想問:誰才是這起“撕逼”的導火索。
“懟人無數”的背后
其實,自2012年成立以來,今日頭條可謂是“懟人”無數,除了把BAT都得罪了個遍,還和微博、快手、知乎等有過過節。
那么,今日頭條的底氣從何而來呢?
數據顯示,從2012年8月至2016年10月,今日頭條機會用戶已經超6億,月活躍用戶保持在1.4億以上,日活躍用戶也超過了6600萬。而截至今年7月,今日頭條視頻平均每天播放量高達20億,相比4月增長了25%;比去年9月增長了100%。
而在資本市場,有消息稱,今日頭條將在新一輪融資后估值超過200億美元。近日,新浪微博則發布財報稱,其市值也將要接近200億美元。
但問題在于,新浪微博已經“苦苦”干了八九年,而相比今日頭條在短期內的成績,怎么能不著急?
而且,今日頭條并不滿足現狀,在其未來發展戰略中,將主要發展社交化、視頻化和國際化。
早在2016年10月,今日頭條就出資2500萬美元,投資印度最大的新聞聚合平臺 “Dailyhunt”,據了解,該平臺已有2800萬活躍用戶,月網頁點擊率達到45億,而在未來,印度還將新增4億網絡用戶。
2016年底,有消息稱,今日頭條控股了印尼新聞推薦閱讀平臺“BABE”。而在今年2月,今日頭條宣布:全資收購美國移動段視頻創作者社區“Flipagram”。
其創始人、CEO——張一鳴還表示:今日頭條是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要用技術改變行業思維,用極客思維來變革行業生態,打造一個全新的媒體未來。
面對今日頭條的“野心”,互聯網大佬們都坐不住了,騰訊更是率先出手,出價80億美金收購,張一鳴卻回應稱:我創立公司,才不想成為騰訊的高管,躺在微信和QQ的大樹下模仿別人。
動了誰的“奶酪”?
在外界看來,張一鳴的自信來源于這個時代。
因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不再是主要流量入口,對于用戶來說,完全可以繞開搜索引擎,直接利用微博、今日頭條等來閱讀。
同時,大數據、云計算的發展也給這些平臺帶來了機遇,利用算法,能夠推算出用戶的喜好,并據此來推送內容,其中的佼佼者也就是新浪微博和今日頭條。
但這一現實卻引發了諸位互聯網大佬的不滿。
在2017年的百度新年內部演講中,李彥宏開門見山的提到了“內容分發”,讓外界浮想聯翩:這是要向今日頭條公開宣戰的節奏嗎?
據了解,“內容分發”形成了幾大派系:搜索分發有百度、社交分發有微信、資訊分發有微博、今日頭條、新浪網等。
而在“內容分發”的第一把交椅上,今日頭條一直穩如泰山。
當然了,就像百度在PC互聯網上的入口壟斷地位一樣,在“內容分發”領域,今日頭條的地位不是憑空而來,因為流量就是它們的生命線。但相比之下,百度一旦成為PC互聯網入口之后,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而今日頭條卻并非如此。
在野蠻生長期,今日頭條曾“借鑒”了百度的機制:內容抓取。但在外界看來,這就是典型的“流量及廣告劫持”,所以,今日頭條也陷入了口誅筆伐的輿論漩渦。
去年10月,鳳凰新聞曾經“強烈譴責”今日頭條惡意劫持自家流量,相關人士分析,鳳凰新聞投訴的并非是DNS劫持,而是今日頭條的SEM劫持,后者僅是購買了“新聞”、“資訊”等關鍵詞。
即便如此,今日頭條卻不得不做,因為流量是有天花板的,目前的加快國際化步伐,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掩飾這份尷尬:以微信的小程序為例,其對于App的收編,會極大影響今日頭條的流量“吸星大法”。
其與新浪微博的矛盾,也是這個道理。
自今日頭條上線“微頭條”之后,坊間就一直認為其與微博必有一戰。具有明顯社交屬性的“微頭條”通過信息流內容分發,也實行明星邀請戰略,確實是動了微博的奶酪。
而且,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今日頭條的上行阻力會加大,或許可以這樣認為:今日頭條早期的野蠻發展紅利已經不再。
當然了,與今日頭條一樣,新浪微博也不是完美的。面對用戶流失的問題,新浪微博頂著巨大的壓力,把時間流改成了亂序,然后再在時間流里插入了大量用戶沒有關注的推薦內容。
面對用戶的“日狗”,其產品經理和工程師只會跳出來說:“呵呵,這樣數據好,你管呢?”
下半場的“猜測”
至于“內容分發”這點事,其實也不難理解。
盡管李彥宏仍在強調搜索對“內容分發”的重要性,但事實上,內容分發的本質跟搜索已無太大關系,關鍵在于:它跟誰在生產內容,生產的內容給誰看。
百度干翻谷歌,企鵝消滅MSN,360腳踹瑞星、毒霸,淘寶劍斬ebey,這才有了中國互聯網的大格局。
這就完了?非也,互聯網的“撕逼大戰”才剛剛開始。
8月9日,今日頭條的頭條號新增了“微博內容同步”功能。一天后,新浪微博開火,停止抓取接口,還怒把今日頭條、抖音、火山小視頻神馬的微博賬號都給禁言。
不禁讓人想問:誰才是這起“撕逼”的導火索。
“懟人無數”的背后
其實,自2012年成立以來,今日頭條可謂是“懟人”無數,除了把BAT都得罪了個遍,還和微博、快手、知乎等有過過節。
那么,今日頭條的底氣從何而來呢?
數據顯示,從2012年8月至2016年10月,今日頭條機會用戶已經超6億,月活躍用戶保持在1.4億以上,日活躍用戶也超過了6600萬。而截至今年7月,今日頭條視頻平均每天播放量高達20億,相比4月增長了25%;比去年9月增長了100%。
而在資本市場,有消息稱,今日頭條將在新一輪融資后估值超過200億美元。近日,新浪微博則發布財報稱,其市值也將要接近200億美元。
但問題在于,新浪微博已經“苦苦”干了八九年,而相比今日頭條在短期內的成績,怎么能不著急?
而且,今日頭條并不滿足現狀,在其未來發展戰略中,將主要發展社交化、視頻化和國際化。
早在2016年10月,今日頭條就出資2500萬美元,投資印度最大的新聞聚合平臺 “Dailyhunt”,據了解,該平臺已有2800萬活躍用戶,月網頁點擊率達到45億,而在未來,印度還將新增4億網絡用戶。
2016年底,有消息稱,今日頭條控股了印尼新聞推薦閱讀平臺“BABE”。而在今年2月,今日頭條宣布:全資收購美國移動段視頻創作者社區“Flipagram”。
其創始人、CEO——張一鳴還表示:今日頭條是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要用技術改變行業思維,用極客思維來變革行業生態,打造一個全新的媒體未來。
面對今日頭條的“野心”,互聯網大佬們都坐不住了,騰訊更是率先出手,出價80億美金收購,張一鳴卻回應稱:我創立公司,才不想成為騰訊的高管,躺在微信和QQ的大樹下模仿別人。
動了誰的“奶酪”?
在外界看來,張一鳴的自信來源于這個時代。
因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不再是主要流量入口,對于用戶來說,完全可以繞開搜索引擎,直接利用微博、今日頭條等來閱讀。
同時,大數據、云計算的發展也給這些平臺帶來了機遇,利用算法,能夠推算出用戶的喜好,并據此來推送內容,其中的佼佼者也就是新浪微博和今日頭條。
但這一現實卻引發了諸位互聯網大佬的不滿。
在2017年的百度新年內部演講中,李彥宏開門見山的提到了“內容分發”,讓外界浮想聯翩:這是要向今日頭條公開宣戰的節奏嗎?
據了解,“內容分發”形成了幾大派系:搜索分發有百度、社交分發有微信、資訊分發有微博、今日頭條、新浪網等。
而在“內容分發”的第一把交椅上,今日頭條一直穩如泰山。
當然了,就像百度在PC互聯網上的入口壟斷地位一樣,在“內容分發”領域,今日頭條的地位不是憑空而來,因為流量就是它們的生命線。但相比之下,百度一旦成為PC互聯網入口之后,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而今日頭條卻并非如此。
在野蠻生長期,今日頭條曾“借鑒”了百度的機制:內容抓取。但在外界看來,這就是典型的“流量及廣告劫持”,所以,今日頭條也陷入了口誅筆伐的輿論漩渦。
去年10月,鳳凰新聞曾經“強烈譴責”今日頭條惡意劫持自家流量,相關人士分析,鳳凰新聞投訴的并非是DNS劫持,而是今日頭條的SEM劫持,后者僅是購買了“新聞”、“資訊”等關鍵詞。
即便如此,今日頭條卻不得不做,因為流量是有天花板的,目前的加快國際化步伐,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掩飾這份尷尬:以微信的小程序為例,其對于App的收編,會極大影響今日頭條的流量“吸星大法”。
其與新浪微博的矛盾,也是這個道理。
自今日頭條上線“微頭條”之后,坊間就一直認為其與微博必有一戰。具有明顯社交屬性的“微頭條”通過信息流內容分發,也實行明星邀請戰略,確實是動了微博的奶酪。
而且,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今日頭條的上行阻力會加大,或許可以這樣認為:今日頭條早期的野蠻發展紅利已經不再。
當然了,與今日頭條一樣,新浪微博也不是完美的。面對用戶流失的問題,新浪微博頂著巨大的壓力,把時間流改成了亂序,然后再在時間流里插入了大量用戶沒有關注的推薦內容。
面對用戶的“日狗”,其產品經理和工程師只會跳出來說:“呵呵,這樣數據好,你管呢?”
下半場的“猜測”
至于“內容分發”這點事,其實也不難理解。
盡管李彥宏仍在強調搜索對“內容分發”的重要性,但事實上,內容分發的本質跟搜索已無太大關系,關鍵在于:它跟誰在生產內容,生產的內容給誰看。
而今日頭條日后該如何發展,可以想象的是,微博會進一步加強對今日頭條的堵截,畢竟其有著得天獨厚的“內容優勢”,而在鳳凰新聞、人民日報等媒體進行質疑后,今日頭條的“算法分發”也將面臨輿論壓力。
顯然,今日頭條也該思考“下半場”的發展問題了。
而今日頭條日后該如何發展,可以想象的是,微博會進一步加強對今日頭條的堵截,畢竟其有著得天獨厚的“內容優勢”,而在鳳凰新聞、人民日報等媒體進行質疑后,今日頭條的“算法分發”也將面臨輿論壓力。
顯然,今日頭條也該思考“下半場”的發展問題了。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文章轉載于:http://net.chinabyte.com/101/13583601.shtml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