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經濟本身是社群經濟,并非面對所有用戶。是指在某個特定領域有共同價值認同和情感歸屬的人群,圍繞某個中心點產生連接,進而對這個中心節點而產生的“包養”及周邊經濟活動。對于這個中心連接點,羅振宇有一個精彩的描述,“魅力人個體”。
很長時間內,我們都認為“粉絲經濟”是娛樂產業的專有名詞。其實粉絲經濟早已脫離娛樂產業范疇,被日漸崛起的移動互聯網賦予了全新的意義。
粉絲經濟開始占據時代主流
移動互聯網一方面改變了粉絲經濟的平臺構造,讓粉絲的聯系更加緊密;另一方面,TFBOYS、SNH48等新型娛樂明星的出現,以有別于傳統的方式走紅,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沖擊下,粉絲經濟以一種區別于以往的形式占據時代主流。
小米、蘋果等商業品牌,羅輯思維、偉大的安妮等自媒體與移動互聯網產品,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利用粉絲經濟變現。羅振宇說,沒有粉絲的企業沒有未來。雕爺說,只有粉絲還不夠,要有腦殘粉。小米每年的米粉節都能創造新的銷量記錄,就連華為和樂視之類的也都開始學著弄粉絲了。
那么既然要談粉絲經濟,就要給它一個定義。粉絲經濟本身是社群經濟,并非面對所有用戶。是指在某個特定領域有共同價值認同和情感歸屬的人群,圍繞某個中心點產生連接,進而對這個中心節點而產生的“包養”及周邊經濟活動。對于這個中心連接點,羅振宇有一個精彩的描述,“魅力人個體”。
在商業環境里,與粉絲經濟相對應的,是傳統的消費者經濟,消費者行為是以產品為驅動的,大米白面電視機,我們在意的無非是物美價廉品牌好。而粉絲經濟是情感驅動的,而這個情感驅動的表象又是以時代的價值認同為基礎。
我也算羅振宇的粉絲,對他的大部分觀點都認同。比如這一條:賺錢天經地義,不用掖著藏著。所以對于能賺錢的粉絲經濟只有喜歡,沒有貶低。在一個社群里,能找到價值認同,產生精神愉悅,花點錢怎么了?
粉絲經濟學背后的新商業法則
但我還是要說,不要看到別人玩粉絲經濟玩的好,就一窩蜂的去玩。很多公司看到小米火了,迫不及待的也想自己玩粉絲,盲目照搬參與感,讓粉絲成為自己的宣言書宣傳隊和播種機,最后很有可能就是個東施效顰!
粉絲經濟的形成基本分三步。一、讓人喜歡你。二、持續喜歡你。三、賣給他東西。
首先,要玩粉絲經濟,我們前面講的第一步,要讓你喜歡你。通常這種喜歡寄托在“魅力人個體”上。你的企業有沒有?
第二,其實這個應該是第一的,因為更重要。也是我們講粉絲經濟的末路的最主要觀點,粉絲經濟是時代的產物,每個時代都可以有每個時代的粉絲經濟,但同一個實體很難跨越時代持續吸引粉絲。粉絲經濟的形成是基于價值認同和情感歸屬,并非對產品本身的強需求,如果有人真的認為錘子值3000塊錢那我只能呵呵了,但是錘子加上羅永浩的相聲,值3000塊。
而這種價值認同和情感歸屬最終形成粉絲經濟都存在的某種時代的偶然性,時代的需求會不斷的發生變化,今天吸引你的小米羅振宇羅永浩,在社會的整體狀態發生變化時,就不一定繼續吸引你了,當然就不再談得上粉絲。拿我現在仍然非常喜歡的羅輯思維來講,我認為是迎合了當前中國中產階級作為一個階級在形成階段的認知饑渴和自由主義價值觀的潛在流行;谝陨蟽牲c,注定了粉絲經濟只能是少數人玩,只能是對應特定的時代需求玩。
其實既然提到“經濟”,就脫不開商業的本質。商業的本質是什么呢?滿足需求。
不得不又得扯扯馬斯洛了。很顯然,粉絲經濟滿足的不是生理需求,甚至也不是物質需求,是安全感、情感和價值需求。是社會在脫離了基本的生存危機后自然形成的需求,有其必然性。
粉絲經濟發展至今,粉絲也越來越理智的對待偶像的產品了。因為粉絲只為價值買單,而不在為性情買單。粉絲不在關心你的產品本身,而粉絲更多的是關注產品本身能夠帶來的價值。雖然粉絲的消費行為都帶有情結因素,但蒼井空給粉絲的情結將會越來越淡,這個過程中粉絲必然會對產品的價值重新考核,粉絲粘性也許還在,但粉絲消費需求已然改變。
粉絲對于品牌的影響力,將越發重要,了解粉絲的潛在需求,定制粉絲專屬的產品,讓粉絲加入品牌的塑造過程中,直到粉絲真正為品牌買單,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移動變現,這也將可能是未來十年,移動互聯網最有可能實現價值的機會之一。(文/品途網,時勝利)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