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O2O,互聯網+……這是今年最火的幾個關鍵詞,傳統企業匆忙擁抱互聯網以順應時代的發展,然而最后淪為泡沫的企業卻不在少數,一個新時代的誕生,總是同時存在犧牲與進步,移動互聯網時代尤其是如此,樂觀的企業想著“顛覆”,悲觀的企業則想著順應、跟風,然而轉型并非像解方程式,只要一步一步做就能完成,大多數傳統企業的O2O之路并不那么順利。
轉型,O2O,互聯網+……這是今年最火的幾個關鍵詞,傳統企業匆忙擁抱互聯網以順應時代的發展,然而最后淪為泡沫的企業卻不在少數,一個新時代的誕生,總是同時存在犧牲與進步,移動互聯網時代尤其是如此,樂觀的企業想著“顛覆”,悲觀的企業則想著順應、跟風,然而轉型并非像解方程式,只要一步一步做就能完成,大多數傳統企業的O2O之路并不那么順利。
1、抄襲成災,同質化嚴重:有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4年,國內O2O市場規模已突破萬億元,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O2O市場規模增速將超過50%,互聯網+時代,O2O競爭已處于一片紅海,主要原因是缺乏創新和個性化思維模式,不少項目都是互相抄襲,同質化嚴重,最后要么就是堅持到最后,成為勝利者,前提是有錢,非常有錢,巨有錢,耗的起,再不就是在競爭中成為泡沫。
2、唯快不破,也是因“人”而異的,對于完全沒有線上經驗的企業來說,沒有必要一開始就把目標定得很大很遠,例如有很多企業在做自己品牌的時候,網站/APP界面參考互聯網巨頭如天貓、京東、美團等平臺,這樣做的后果就是,企業團隊技術、人員受限,在網站/APP出現問題時沒有很專業的團隊維護,結果系統很容易崩潰,特別是APP界面,到最后即使有用戶下載其APP,卡頓、閃退等用戶體驗也相當糟糕,只有腳踏實地的做事情,才能建立企業自己的風格。
3、猶豫不決,思想保守:部分傳統企業思維還是很傳統、很局限的,不敢放手一搏,他們在面對新模式的時候,從心里會希望有一些“先行者”探路,而等到真正有非常成功案例的時候,還是會猶豫:畢竟是少數,從而選擇繼續等待或者觀望,殊不知,很多機會就是在等待中丟掉的,許多成功的案例背后的企業都比較低調,事關商業考量,他們往往都不愿意對外曝光自己的成功案例。
4、缺乏互聯網思維,傳統營銷套路老套:部分傳統企業以自身擁有線下資源為優勢,認為只需要將企業搬到互聯網上就可以坐收“名利”了,如一些企業高層毫無互聯網經驗,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把最重要的運營交給外聘的互聯網業內人士,事實上,企業的命脈應掌握在自己手中,特別是企業的創始者,必須先搞懂互聯網,再加以互聯網人士輔助才能從基本上帶動企業發展,而O2O也并不是簡單的線上線下關系,它是一個營銷閉環,需要通過線上線下相互打通,而部分傳統企業依然運用原有的商業模式,缺乏互聯網精神,導致成本高見效低,結果只能處于被動地位。
5、依賴第三方平臺:在美團、大眾點評、百度糯米三大平臺開始燒錢圈市場的時候,用戶開始逐漸被各種優惠券、補貼砸的三臺串門、樂此不疲了,此時傳統企業希望通過入駐第三方平臺實現轉型,然而到底是第三方平臺為自己引流還是將自己的用戶引流到了第三方平臺?如果企業太過于依賴第三方平臺,而無法建立自己的CRM系統,很容易造成自綁手腳的現象。
6、新老系統對接問題:傳統企業在線下經營多年,早就已經擁有了成熟的門店和供應鏈系統,老的運營系統已經成熟成型,企業的發展也一直順應這種運營方式,而新的電商系統由于其快速迭代的特點,和全新的運營方式很難讓傳統企業的執行者適應,甚至排斥。
7、輕服務,不注重用戶體驗:很多傳統企業還保持著“產品為王”的思想,這本身是沒有錯,但如果把“服務”這一項忽略,后果其實是非常嚴重的。這是互聯網時代,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要時刻保持“產品為王,用戶至上”的觀念。
無論一個企業的產品有多么優秀,與用戶互動始終是貫穿整個營銷的最重要環節之一,無互動不營銷。很多企業以為只要產品過硬,就一定會得到消費者的肯定,這就是傳統企業固有的思維,之所以要轉型,并不是純粹的線下搬線上,要巧妙的運用互聯網技術,這里的賣貨,是賣產品,也賣服務,賣體驗;這里的互動,除了社區互動,產品交流互動,包括平常針對不同客戶,發布的促銷信息,如生日促銷,節日促銷,以及一些創新的現場活動促銷等。
傳統企業轉型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和運營模式情況來衡量,不能盲目跟風,一旦決定了轉型,就需要有無畏的精神,但前提必須是對互聯網有一定的認知,接受新的管理體制敢于挑戰舊的商業模式,并有極強的市場敏銳力和超強的執行力,才能在眾多競爭中脫穎而出。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jpg)
.jpg)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493149@qq.com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