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電商,不懂消費者心理,必死無疑。看完請轉給身邊做電商的朋友,千萬別讓你的競爭對手知道了。
1.從眾心理。
不管是光臨實體店的消費者,還是留連網上購物的消費者,都有一大特點——從眾、隨大流(這跟下面要講到的“個性心理”并不矛盾)。這種特點網購者更甚。由于網上購物只能看到圖片不能接觸到實物,大多數消費者購物時怕被騙的心理使得他們迫切地希望有更多的信息來支撐他們對商家的信任,于是他們購物會選擇人多的地方。
商家學招:“卓越亞馬遜”、“京東商城”等知名電商網站中的“產品熱銷排行”、“購買此商品的顧客還查看(購買)過” “商品評價詳情”等網站模塊設計,就是瞄準了消費者的“從眾心理”。
2.求新、個性化、攀比的心理。
喜新厭舊是人性的弱點,但用在網絡營銷上,又能成為優點。在這個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的時代,由于人的求新心理強化,商家們再也不敢偷懶了,不得不加速產品的更新。盡管如此,大部分商家還是不能擺脫跟風的心理。舉個例子。我們總能在路上看到這樣的景觀:一家藥店開起來了,某商家看到有利可圖,馬上在旁邊或幾步遠的地方也開出一家。開網店也一樣。相近利益競爭要么導致利益的平分要么由于價格競爭過甚而兩敗俱傷。
商家學招:現如今網上消費多是年輕人,年輕人追求新奇、與眾不同。像有的網店推出含有巴黎郵票和郵戳的情書、推出可以自己動手設置封面的筆記本,就挺有創意的。如果你開一家為顧客搜羅各地稀有小飾品的網店,搜集的東西獨此一家,你還怕沒有顧客上門嗎?
3.對比心理。
網購者做決定前肯定會貨比三家,如果你不能在價格上優于競爭對手,那至少要在服務上優于對方。如果你這兩樣都不行,消費者在挑挑揀揀后會選擇你嗎?就是對同一家店的不同商品,網購者也會進行反復的對比。
商家學招:
1.在對商品進行促銷時,商家往往在刊登折扣價的時候會同時顯示商品原價,這種顯而易見的價格差對比,對消費者的沖擊很大,促銷效果十分顯著。
2.把價格相當、樣式不同的衣服(或其他商品)陳列在同一界面。
4.“物依稀為貴”的心理。
囤積的商品或呼之即來、永不斷貨的商品會自動給消費者造成低檔的感覺,也會降低購物者的積極性:“反正以后再買也不遲”!
商家學招:物以稀為貴常用的營銷手法就是“限量出售”、“限時供應”。 團購網站為什么能那么火?首先是它的價格優勢,但更重要的是它的那一個跳個不停的計時器提醒大家:這么好的機會錯過就不再有啦。
我們還可以學學LV、Gucci、蘋果等奢侈品牌的做法,當把消費者的胃口吊得足足的,消費者不得不買單。
5.方便快捷、愉快的心理。
浮躁是現代人的通病。
當用戶通過搜索引擎到達你的網站后,如果發現速度打開很慢,或者根本打不開,那么很有可能在幾秒鐘之內就關閉了你的網站,你失去的將不止是一個客戶。人們會在網上購物,也是看中了它的方便快捷和愉快的購物體驗。如果你在網上訂了一本書,說好是送貨上門,結果要你跑到10公里外去取書,你下次還會繼續光顧這家網店嗎?
商家學招:與其大打價格戰,不如把服務、技術做好。
針對網民的這五大典型消費心理,微網傾注十多年心血為企業家朋友打造出了Shopbest網上商城系統和外貿通。Shopbest網上商城,在支付、物流、客服支持等方面非常切合網民追求方便快捷、愉快的心理,而個性時尚的網頁又迎合了消費者追求個性、新奇的心理。企業如果能再配合使用外貿通這套系統,那些所謂的“海量產品難管理”、“無法時時與客戶有效溝通,無法有效把握商機”等等的難題將通通得到高效解決。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