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越來越多的網絡金融詐騙參差不齊,網絡詐騙的花樣也不斷推陳出新,就連一些“新生物種”都已經開始成為行騙的法寶。比如近日的網絡虛擬貨幣“亞歐幣”,還有中券資本、國宏金橋基金、人人公益等眾多互聯網金融平臺。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金融詐騙通常都是以互聯網傳銷平臺經營,大多打著投資、融資的名義,或者召開推介會,論壇等宣傳其合法性,以高返點或者高收益的美好愿景令大量的投資者上當受騙。一旦公司資金鏈瀕臨斷裂,投資者的錢往往就打了水漂。
據某平臺發布的《2017上半年網絡詐騙數據研究報告》顯示,金融理財、共享單車退押金、虛假兼職、虛假購物、網游交易等成為被舉報數量最多的詐騙類型。其中,金融理財類詐騙涉案總金額最高,達6450.9萬元,約占其中的一半比例,同時其人均損失也是最高的,達到45621.7元。
理財網站頻出 當真可以只賺不賠?
時下,有不少以高收益為誘餌的網貸公司打著境外投資、高新科技開發旗號,假冒或虛構國際知名公司設立網站,并在網上發布銷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開發高新技術等信息。當前非法集資違法犯罪活動多發,其手法不斷花樣翻新。值得注意的是,在眾多投資理財詐騙網站中,有很多網站均號稱是境外大型國際集團投資,利用政策法規漏洞進行詐騙。這類網站多由境內的人在港臺、東南亞或歐洲等地設立,其網站的IP地址也指向境外。
這些境外理財詐騙網站往往在國內各大網絡平臺投放極具誘惑力的廣告,承諾只賺不賠,利息高出銀行數倍,且投資周期短。并且國內很多有影響力的網站均能找到其廣告,因此投資者更容易上當。
披著“互聯網金融理財”的外衣行騙越來越多,普通投資者應該怎么做才能避免陷入金融騙局呢?專家建議用戶在投資P2P網貸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考察平臺資質背景
通常,詐騙平臺網站的頁面布局較為粗糙,缺乏網站備案、ICP許可證或可信網站驗證等,在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里找不到相關運營公司信息,平臺亦未被行業第三方門戶網站收錄。
據了解,目前網貸行業的山寨APP非常多,曾有投資人在仿冒客戶端上投資損失了數萬資金。業內人士提醒,下載理財客戶端應認清其開發主體,最好進入平臺官網下載。
二、分析其收益高低合理性
金融詐騙最為常見的手段是通過“高收益、低風險”這類理財產品吸引投資者眼球。面對許多手中有閑錢又急于投資的用戶,詐騙平臺只需打出年化收益率遠遠高于銀行存款利率甚至銀行理財產品利率、且超低風險的旗號,往往就能吸引一大批投資者購買。事實上,有理財分析師表示:目前P2P網貸正常的收益范圍在5%-15%之間,綜合回報超過年化18%的平臺和項目最好不要碰。
三、關注平臺的網絡輿情
理財用戶在投資一家平臺前,不妨先登錄行業門戶網站或理財論壇了解該平臺的網絡輿情,倘若輿論對其“風評”不好,或者曾經曝出過經營不善、財政不佳等負面新聞,便需慎重投資。
四、簽署合同時仔細看條款
很多用戶簽約時往往都是被高收益吸引,而忘記了仔細查看合同。事實上有些理財投資打著10%、12%甚至更高的收益率來吸引大量的用戶,而當簽署合同協議時卻完全忽略了合同中提到的預期收益或者是往期收益,如果達不到該怎么處理等條款。所以用戶在看合同簽訂協議時一定要看仔細,切莫忽視這些細節。
金融監管部門亟需出臺監管政策
目前,金融詐騙涉案范圍廣、數額大、受害者眾多。在這樣的背景下,金融監管和工商、公安等部門應當建立聯合監管機制和聯動打擊機制,把各種詐騙犯罪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防止金融詐騙繼續蔓延,讓投資者繼續上當受害。
隨著各種信托公司、公募私募基金、資產管理公司和互聯網金融公司的不斷崛起,金融市場愈發顯得數量眾多且魚龍混雜;ヂ摼W金融的發展速度正在“爆發型”增長,P2P、比特幣、區塊鏈等板塊,都急需專門的機構及人員來進行監管運作。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金融監管部門應該盡快出臺針對互聯網金融的有效監管政策,并設置專門的監管機構進行監督,從而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有序。
此外,業內人士表示,當前金融業發展的復雜程度和潛在風險不斷加大,保障金融安全、避免系統性風險是第一要務,“一行三會”應通過提高金融監管的穿透力和加強監管協調來化解風險。
文章編輯:Micronet微網 最好的微商城系統盡在Micronet微網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資訊 可報名申請或撥打全國免費電話400-830-8248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