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移動互聯網的井噴發展使得O2O這個中國誕生的概念站到了風口。如果說之前互聯網的商業模式集中于怎樣做人與人的連接,那么O2O解決的是如何更好地服務于人。進入2015年的后O2O時代,當各行各業都在O2O改造時,如何能在亂中取勝呢?帶著這樣的問題,讓我們回顧剛剛舉行的首屆世界O2O博覽會,看看各家都有哪些思路和玩法:
1.O2O一站式入口
雷軍反復強調:小米生態是開放的,不排他的。 作為第一個演講嘉賓,副總裁洪鋒的發言也證實了小米在O2O生態鏈布局上的開放態度。
他認為小米要做的不是一個具體的服務,而是通過三件事情做一個更好的商業中心(Mall),連通商家和用戶。
第一是客流:洪鋒稱,目前小米在中國互聯網流量占比達到12%,希望明年能夠接近20%,也就是說小米希望能為O2O企業提供1/5有消費能力的用戶。
第二是基礎服務:小米做了兩個類似Mall概念的應用幫助商家觸達用戶:小米生活和小米黃頁。前者主要把各個商家非常好的點子聚合在一起;后者搜集了各個生活類服務商家的信息。除此之外,小米還在系統上和商家進行了更緊密的整合,例如將麥當勞的語音菜單可視化、在移動欠費通知下嵌入充值按鈕來自然導流。
第三是業態運營:洪峰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當用戶需要發快遞的時候,TA只需滑在小米黃頁操作,下單信息就直接鏈接到了快遞公司后臺。當客戶接到快遞電話時,還能顯示快遞員的頭像和姓氏,也多了一份親切感。這些數據都由快遞公司和小米共同來維護。未來,小米可以和商家們一起合作,把整個用戶體驗做到更好。
O2O領域包羅萬象,涉及各個傳統行業,細分市場達一百多個。單從展商們提供的大大小小涵蓋吃穿住行游的服務就可感受到,這股O2O的浪潮正在慢慢包圍著你的整個生活。小米希望做一個移動端的服務商城,吸引各個細分市場的服務商入駐,目的是抓住O2O流量的端口,也讓用戶跳過所有單個的APP,直接在商城中完成一切交易,未來的想象空間自然就大了。
關于O2O服務導航,本次參展的葡萄生活也在做類似的事情,它主要同酷派,華為等手機廠商合作,爭取小米以外的那塊市場。
2.傳統企業的多觸角嘗試
樂居CEO賀寅宇提及了兩點,一是房地產金融,樂居同易居、新浪以及紅杉資本一塊合資成立了房金所(P2P產品),已經上線了三款產品:買房寶(貨幣基金)、首付貸(提供首付融資支持)和眾籌。通常房地產公司的屋主信息是很有價值的(有一定經濟實力),但一直沒有被充分利用和激活。同時,公司也和滴滴打車有合作,因為任何一個消費者在網站上看到樓盤信息后,大都會產生現場看房的需求。因此樂居在移動應用中接入滴滴打車的服務,提供了用戶一鍵到售樓中心的解決方案。除了線上和線下的縱向打通外,O2O公司還可以相互合作,橫向挖掘更多機會。
3.著重移動端流量入口
把視野再擴大到國內外,Airbnb的產品經理Dan Hill提到了Airbnb全球許多地方的用戶會使用移動設備定房間,并且通常會在最后一分鐘訂購。這點上,途家網的聯合創始人Melissa Yang也有共鳴:中國用戶的訂購節奏很快,移動端設備的前置期平均是三天,在途家主要實現實時的房間訂購?梢,如今用戶的決策變化很快,而手機移動端是離他們決策最近的地方,O2O創業公司尤其需要尋找移動端的流量入口。
4.O2O的投資機會
IDG資本合伙人李豐把O2O定義為是服務行業的重新塑造過程。也對O2O的崛起和邏輯進行了分析:中國過去十多年的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是人均或者家庭可支配收入的迅速上升,這也導致了大眾消費意識的提高;但目前中國每一個行業線下業態不夠成熟和完善,用戶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國外的服務業已經充分市場化,這也是為什么中國創業公司做的事要比美國模式重很多。借用之前他提到過的一句話:我們中國幾乎所有的O2O都在封裝服務,采用對用戶友好的方式重塑了一遍整個服務流程。
過去一年,從中國到美國,最先出現的O2O都是從標準化程度比較高的、技能比較簡單的行業開始(開車、保潔、快遞)。之后有了同教育、美甲及美容相關的O2O,這表明了:標準化程度在降低,同時技能的要求在提高。順著這個邏輯往下推,未來圍繞越來越復雜的交易,越來越專業化的技能進行的服務行業再造會逐次發生。
聲明:本網部份文章為轉載文章,在每篇文章底部有說明,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微網立場,若是文章轉載中有侵范您的權益,請發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或致電13922854199通知刪除,謝謝!